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①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①郊扉:郊居。
1.诗歌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概括。(3分)
2.本诗的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3分)
拓展阅读(8分)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之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作者:明代·王世贞)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诈赵而胁其璧 胁:威逼
B、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 绐:欺骗
C、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 僇:通“戮”,杀
D、臣请就死于国 就:接受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B、①入璧而秦弗予城
②毕礼而归之
C、①以一璧之故而失信于天下
②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D、①若其劲渑池
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作者“直”在赵国的一组是( )
①入璧而秦弗予城 ②秦出城而璧归 ③璧入而城弗予
④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 ⑤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⑥使舍人怀而逃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作者却不赞同这一看法。
B、作者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是虚情,借此来窥视赵国是实情。
C、作者认为蔺相如派手下的人怀揣和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在秦国。
D、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他在渑池与秦国的强硬较量,柔韧使廉颇惭悟,就显出了他过人的才能。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君何以知燕王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子卿尚复谁为乎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璧有瑕,请指示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D、公车特征拜郎中
下列划线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舍相如广成传 ②左右欲刃相如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臣请完璧归赵 ⑤反欲斗两主 ⑥空以身膏草野 ⑦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⑧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A、①②⑧/③⑤/④⑥⑦ B、①②/③⑤⑥/④⑦/⑧
C、①②⑧/③⑤/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⑥⑦/⑤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