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著名主持人杨澜对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段访谈,请你根据季老的回答补充出杨...

下面是著名主持人杨澜对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段访谈,请你根据季老的回答补充出杨澜的两处提问语。(4分)

1.杨澜:                                                              

季羡林: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改西服、改西装,我本身是不赞成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欧美之所以经济那么发达,并不是因为它的穿着,我们老学人家的皮毛,所以本身我就反对,后来另外一种现象非常有意思,就是农民锄地,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我觉得这是开玩笑。

2.杨澜:                                                               

季羡林:后悔……这看怎么说,我说那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我就讲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人生识字忧患始”,不识字没有忧患,一识字就有忧患,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特点。而且我最近又写了一篇短文,叫《走运与倒霉》,走运跟倒霉,这两个密切联系的。知识分子,他这样在社会上有地位,特别是过去封建时代,中了秀才,这就有地位,在农村里面就是一号人物了。

 

1.我的第一问题可能是比较私人的一个问题,我就想知道为什么你一直都是穿中山装。 2.您现在有没有后悔当年学了文化,做了教授呢?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季羡林的回答来看,主要围绕一个问题来展开的,即关于穿西装的问题,而且可以看出季羡林对西装是一种不屑的态度,因此,杨澜提问的应该是关于季羡林为什么不穿西装。 2.从季羡林的一开始回答来看,可以看出是对某件事情是否后悔。从后文的回答来看,应该是对当年学历文化,成了知识分子这件事。 考点:语言表达得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4分)

给生命一个微笑。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                ,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                   

给生命一个微笑。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们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微笑着的人                             。给生命一个微笑,我们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和洒脱。

 

查看答案

请筛选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下面的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人民网北京10月20日快讯  在今晚举行的十七大新闻中心记者招待会上,文化部副部长于幼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加强农村未成年人的文化建设,我们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一个覆盖全国城乡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依托省、市、县、乡、村一些文化活动的机构,也结合农村远程教育网络,把它铺设到全国所有城市、乡镇和每个行政村。这个网络铺设起来之后,我们还要回大文化活动的内容,比如在网上通过信息共享的工程,让每个农村的中小学生每个星期都可以看上电影、戏剧,听到新的歌曲,还有各种文化艺术欣赏活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3.                  ,奚惘怅而独悲?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宋代诗人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有两个描写满园春色、风光旖旎的诗句,这就是: “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赢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 ①致虚庵:胡逸老书房名。

②赢(yíng ):竹器。《汉书•韦贤传》:“ 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

③明月:珍珠。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胡逸老的形象。(4分)

2.古时有人认为该诗的第三联为“ 奇句”“ 奇语”。“ 奇”在哪里?请分条简要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 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子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 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 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 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 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发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 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 夫子所御仗,长短何如?”曰:“ 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 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 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襄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刻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 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 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 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 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      谋:为..谋划。

B.请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                趋:小步快走。

D.王乃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相击前                           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B 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           甚矣,汝不惠

C 今夫子必儒服见王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望之矣w

D 子乃见王                         赢而不助五国也

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⑥“大王安坐安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子之喜好也。(4分)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3分)

(3)夫子休,就舍待命。(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