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杨福家:没有爵位的校长 2006年3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杨福家:没有爵位的校长

  2006年3月15日晚,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前学生排起了长队,为的是能拿到一张入场券。由校学生会为同济百年校庆组织的“同舟讲坛”首场报告即将开场,主讲者是复旦大学原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

  杨福家是一位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他在出任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所长期间,为促成同步辐射的立项作了很多努力。1996年,著名的美国McGraw-Hill公司出版了杨福家与美国名校凡登比尔大学杰出教授哈密尔顿合写的英文专著《现代原子和核物理》,在这一出版社出版专著被认为是一个科学家事业上达到一定高度的标志。在当时,世界上已发现的2000多个核素中,没有一个是中国人发现的。在杨福家的带领下,经过漫长地攻坚,研究所终于率先合成了新核“铂-202”。1992年7月28日,这项研究成果正式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核素的版图!

  杨福家是一位察事谏言的思想者。

    杨福家有一个主张:既然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那么中国的大学校长就应该多走出去,你要了解世界,也要让世界了解你。

  1997年2月6日,杨福家出席了克林顿总统的第45次早餐会,会上克林顿强调了“知识经济”的重要性,思维敏锐的杨福家瞬间意识到了这个词的特殊意义。1997年9月,上海高教系统的一次座谈会上,杨福家谈到国外正在讨论的知识经济概念,也是自那时起,他收到了很多要求做这方面报告的邀请。但杨福家没有停止思考,他又从英国等一些国家城市从传统产业成功转型到以服务业、文化内容产业等新型经济以及波士顿大学对周边地区经济贡献等实例来论证,对知识经济的特性作了更为清晰和深入的阐述。他应邀作有关“知识经济”的专题演讲有很多场,有人称他为“将知识经济概念引进中国且引起广泛关注的第一人”。

  近年来,对杨福家的报道已成为国内媒体的一个持续性现象,特别是从1997年围绕他对知识经济概念的阐释,到他对当下国内建一流大学的点评。他以自己一贯的直率和见识,直陈中国教育体制在培养创新人才、学科发展、学校管理诸多方面的弊端。

  杨福家是一位孜孜不倦,卓越理念的追求者。

  与杨福家相知近30年的美国德州大学现任副校长冯达旋教授对杨福家有过这样的评价:他不仅对自己研究的课题有深入的兴趣,而且对科学以外的领域,如教育、经济以及中国的未来、世界的发展、大学所扮演的角色等都有广泛兴趣。

  2000年12月12日,英国诺丁汉大学校董会郑重宣布,“鉴于杨福家教授的学术成就及国际影响”,正式聘请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教授为该校第六任校长,也是诺丁汉大学历史上惟一一位没有爵位的校长。这是英国高校首次选举一位中国公民担任大学的第一要职。

  在杨福家的建议下,诺丁汉大学还成立了中国政策研究所。2004年,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开始建设。此外,诺丁汉与上海复旦、上海交大分别建立了科研合作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的全面合作也实质性启动,上海诺丁汉金融中心也在筹备中。

  对杨福家任职诺丁汉校长这件事的意义,杨先生的好友冯达旋教授这样评价道:“作为一个德州人和篮球迷,我虽然十分高兴地看到中国的篮球运动员创造了NBA的历史,然而,如果将姚明的成就与杨福家所取得的、打破了近千年的英国高等教育传统的丰功伟绩来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杨福家担任过的多种国内外社会团体职务中,他很看重的是国际大学校长协会执行理事一职,因为这也与他付出的努力有关,而从中也体现了他追求卓越的理念。1996年,杨福家受邀第一次参加国际大学校长协会的会议,这个协会成立30多年了,由于各种原因在执行理事会里一直没有中国内地的代表。杨福家决心争得这个席位。为此,他在参加会议前作了精心准备,包括演讲稿的内容等都反复作了斟酌。充分准备的结果是他被选上了。

  1997年,在杨福家的建议下,国际大学校长协会首次在中国召开会议,100多位国外大学校长光临复旦大学。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写“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前学生排起了长队,为的是能拿到一张入场券”的场景,表现了杨福家很受学生欢迎,同时也起到了引出传主杨福家的作用。

B.作为一位核物理学家,杨福家取得了很多杰出的成就,如出任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所长期间,独自合成了新核“铂-202”,这标志着核素的版图上有了中国一席之地。

C.“近年,对杨福家的报道已成为国内媒体的一个持续性现象”,因为杨福家将知识经济概念引进中国并作了更为清晰和深入的阐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D.英国诺丁汉大学正式聘请杨福家教授为该校校长,足见诺丁汉大学对杨福家的学术成就和国际影响的看重,这也是外国高校首次选举一位中国公民担任大学的第一要职。

E.通过本文不同角度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杨福家院士作为物理学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同时也认识到他作为教育家卓有建树、作为思想家充满使命感的一面。

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杨福家是“察事谏言的思想者”?(6分)

答:                                                                                

                                                                                

                                                                                 

3.文中两次提到好友冯达旋对杨福家的评价,有什么作用?(6分)

答:                                                                                

                                                                                

                                                                                 

4.通过本文,我们不仅钦羡杨福家教授取得的人生成就,更被他浓浓的爱国情怀感染着,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2.(6分)①意识到教育国际化是个必然趋势,主张中国的大学校长应多走出去,了解世界。②洞悉国外前沿,及时引入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并通过实例作了更为清晰和深入的阐述,没有停止思考。③以一贯的直率和见识,直陈中国教育体制在培养创新人才、学科发展、学校管理诸多方面的弊端。(每答出一点给2分) 3. (6分)第一处评价突出了杨福家是一位在很多领域孜孜不倦追求卓越的人;(2分)第二处评价通过对比(1分)肯定了杨福家任职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意义重大(1分);两处引用冯达旋对杨福家的评价,增强了传记内容的真实性和文章的可读性。(2分) 4.(4)(8分)启示示例:无论个人取得怎样的成就,都应心怀祖国,为祖国做出贡献。(2分) 依据:①杨福家作为杰出的核物理学家,当认识到世界上发现的2000多个核素总没有中国人发现的,于是带领研究所努力攻坚,率先合成了新核“铂-202”,使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核素的版图。 ②作为著名的教育家、思想者,他及时引进知识经济概念,让国内广泛关注,对当下国内建一流大学有独特的点评并以自己一贯的直率和见识,直陈中国教育体制在培养创新人才、学科发展、学校管理诸多方面的弊端。 ③作为诺丁汉大学校长,他心系祖国,成立了中国政策研究所,建设了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促进了诺丁汉与中国大学、中科院的合作等,使祖国与世界一流大学有了很好的交流。 ④当受邀参加国际校长协会时,了解到中国内地代表被排挤在校长协会执行理事会之外,决心争取并通过努力获得了执行理事职位,也促成了国际大学校长协会首次在中国召开。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依据就可以给6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不是“独自合成”, 是“在杨福家的带领下”,“研究所终于率先合成了新核“铂-202”。“标志……”也不准确,是“1992年7月28日,这项研究成果正式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核素的版图”。D项“外国高校”不对,原文“是诺丁汉大学历史上惟一一位没有爵位的校长。这是英国高校首次选举一位中国公民担任大学的第一要职。”C项“因为杨福家将知识经济概念引进中国并作了更为清晰和深入的阐述”,不全面。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杨福家是一位察事谏言的思想者。”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第三段,并作为一个独立和自然段。文章以下就是对本句话的具体诠释,因此,本题的答案就应从文章的第四段始,找出答题区间,然后紧抓住各段的中心句,最后概括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作用类的题目的回答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这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就本题来说,先要在原文中找到这两处评价,根据评价的具体内容来考虑它的作用。具体拟定答案时,应注意评价话上下文的具体语境。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题目中说“通过本文,我们不仅钦羡杨福家教授取得的人生成就,更被他浓浓的爱国情怀感染着”,从题干要求可知,启示应围绕个人成就与爱国情怀关系角度来谈。题干中另一个重要的要求是“请结合本文”,也就是答出个人成就与爱国情怀关系这一观点态度,要应文章中杨福家的事例来作为自己观点的依据。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曾子曰:“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2.此去经年,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3.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4.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荆轲刺秦王》)

6.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①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②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在宣城以东)一带。

1.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结合诗句分析在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5分)

答:                                                                                

                                                                                

                                                                                                                                                               

2.请鉴赏本诗尾联“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好在哪里?(6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特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宿诮之曰君辈佐滕候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 坐者大惭谢。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帝悟,追还使者。泾州卒以折支①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三司使包拯护弗遣。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拯惧,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②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宿以老,数乞谢事。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

                                             (选自《宋史·胡宿传》)

【注】①折支:军饷。  ②颛:通“专”。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右复问           辟:使……避开

B.宿取狱繙阅          具:准备

C.而平民以告也          执:捉住。

D.筑石塘百里,水患       捍:抵御。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胡宿尽职为民的一组是(      )(3分)

①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                  ②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

③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           ④筑石塘百里,捍水患

⑤既置于法,乃命劫三司吏           ⑥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宿办案慎重,讲究方法。他在宣州做通判时,遇到一个将“囚犯”判为死刑的案子经过单独审问,并查阅案宗,终于弄清事情真相,原来是一桩冤案。

B.胡宿为官刚正,对错误敢于批评。湖州前任太守花巨资兴办学校,下属官员当时不说什么,待其离任后则怀疑其中有欺,胡宿对他们进行了严厉责备。

C.胡宿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正直敢言。泾州士兵因军饷迟发煽动作乱,胡宿认为士兵确实有罪,而有关官员和庇护三司吏的包拯也有罪,应一并处罚。

D.胡宿洞察事物,明辨事理。赵滋担任守边官员以来,因一些小事南北不断发生摩擦,对此,胡宿主张“外和”,由地方官员用文书向对方辨明即可,不必动用武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 (5分)

 答:                                                                                

                                                                                                                                                                       

(2)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5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一群大学生向教授抱怨生活的压力和功课的负荷。教授取出了许多个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杯子,让他们自己倒水喝。精美的杯子被取一空。这时,教授说:“你们选杯子的目的是喝水,为什么还要刻意选精美的?你们喝的是水,却执意要选美的杯子,甚至在选不上好的杯子时,心生怨意。”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后面问题。(7分)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侯会近日发表两篇博文,讨论有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在中学课本的存废问题,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侯教授在博文中认为,因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醉打蒋门神》三篇文章血腥内容较多,加之当代中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所以这三篇文章不宜编入中学课本。

对于侯教授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