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壁上挂着寒暑计。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壁上挂着寒暑计。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暖了,它上升。没有差错。

人说它是一个好的寒暑计。

一天,它怀疑了它的生活:“我为什么要随着气候行动呢。我愿意向上,就向上;我愿意向下,就向下。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得了。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

它决定了这样的自我尊重,不再留意着外面的空气了。

它在壁上自由行动。

于是人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地上了。

尊重自己的趣味与满足社会的需求,有时是一对矛盾,如何取舍?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是一个寓言。审题立意的关键是读懂这则寓言。寓言讲的是一个寒暑计,因为“自我尊重”而失去了社会价值,被人遗弃。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追求自我尊重和满足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当然这个矛盾是“有时”的,不是永恒的。所以立意可用从来年各个方面入手: 第一,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这时也有两个角度,一个是强调自我尊重,活出一个鲜活的自我。另一个是要适应社会,不能适应社会的“自我”,不能有多少成就。 第二,当二者能够协调时,既可以追求自我的尊重,又可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这样也非常好立意。 总之,无论何种立意,必须观点鲜明,不可模棱两可,更不可骑墙。注意到这些,作文即可得到高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视其所以,          ,人焉度哉?(《论语》)

2.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苟子《劝学》)

3.渔舟唱晚,     ;雁陈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4.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凭箜篌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圣经•马太福音》:“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要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不可推辞。”

1.根据以上文字,分别概括《论语》和《圣经》在为人处事上的观点。(2分)

2.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简述理由。(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淮上与友人别                          和练秀才

(唐)郑谷                        (唐)杨巨源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1.这两首诗均以         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2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义士杨景和埙传

(明)张弼

天顺间,锦衣卫指挥门达怙宠骄横,凡忤之者,辄嗾觇卒潜致其罪,逮捕拷掠,使无诘证,莫可反异。由是权倾一时,言者结舌。其同僚袁彬质直不屈,乃附以重情,拷掠成狱。内外咸冤之,莫或敢发也。

京城有杨埙者,戍伍之余夫也。素不识彬,为之上疏曰:“正统十四年,驾留沙漠,延臣悉奔散逃生,惟袁彬一人,特校尉耳,乃能保护圣躬,备尝艰苦。及驾还复辟,授职酬劳,公论称快。今者无人奏劾,卒然付狱,拷掠备至,罪定而后附律,法司虽知其枉,岂敢辩明。陷彬于死,虽止一夫,但伤公论,人不自安。乞以彬等御前审录,庶得明白,死者无憾,生者亦安。臣本一芥草茅,身无禄秩,见此不平,昧死上言。”遂击登闻鼓以进,仍送卫狱。

达因是欲尽去异己者,乃缓埙死,使诬少保吏部尚书华盖大学士李贤指使。埙佯诺之。达遂以闻会三法司,鞫于午门前,埙乃直述,所言皆由己出,于贤无预。达计不行,而彬犹降黜,居第尽毁。

未几,英宗升遐。言者劾达罪,举埙事为证。达谪死南丹,彬复旧职,代达总卫事。成化初,修《英宗实录》,称“义士杨埙”云。

埙字景和,其先某处人。父为漆工。宣德间,尝遣人至倭国传泥金画漆之法以归,埙遂习之,而自出己见,以五色金钿并施,不止如旧法纯用金也,故物色各称,天真烂然,倭人见之,亦齚指称叹,以为不可及。盖其天资敏悟,于书法诗格不甚习,而往往造妙,故其艺亦绝出古今也。既不避权奸,为此义举,人亦莫敢以一艺目之。有欲授之以官者,不就,遂隐于艺以自高。

华亭张弼论曰义者无所为而为合天下之公论者是也使虽公论行之以私则其中已不义矣。若埙者,于彬无恩,于达无隙,又非言官,以图塞责也。特以公论所激,挺身以突虎口,其不死者幸也,勇于行义何如哉!然此公论,具人面目者皆能知之,而高冠长裾,号称科第人物者,乃低佪淟涊,甘为之扫门捧溺,无所不至,而覸然自得,夸噪于人,何利害之移人乃如是其烈耶!闻埙之风,亦可少愧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捕拷掠                                              掠:掳掠

B.乃附以重情,拷掠成狱                     狱:讼案

C.臣本一芥草茅,身无禄秩       秩:官品

D.人亦莫敢以一艺目之               目:看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达计不行,而彬犹降黜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法司虽知其枉,岂敢辨明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C.闻埙之风,亦可少愧矣                                  安能以身之察察

D.以五色金钿并施                                               以勇气闻于诸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埙是一位天资敏悟、有创造性的平民艺术家。但更主要的,他是一位见义勇为的义士。

B.当锦衣卫指挥门达陷害袁彬时,官吏们虽然都为袁彬叫屈,但没有人敢于出面援救,只有素不相识的杨埙,敢于上疏喊冤。同时,又用谋略揭穿了门达欲诬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的阴谋。

C.杨埙不避权奸的义举赢得大家的尊重,有人想授予他官职,他没接受,而是隐于技艺以孤高自守。人们不敢只把他当成一个艺人,而是敬称他为“义士杨埙”。

D.作者在表彰杨埙的同时,也鞭挞了权贵及那些为权贵们“扫门捧溺”的“高冠长裾”的“科第人物”,可谓一箭双雕。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华亭张弼论曰义者无所为而为合天下之公论者是也使虽公论行之以私则其中已不义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惟袁彬一人,特校尉耳,乃能保护圣躬,备尝艰苦。(3分)

(2)达遂以闻会三法司,鞫于午门前,埙乃直述,所言皆由己出,于贤无预。(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秋  雨

苏连硕

秋已至深,我想不会再下雨了。没想到,晚饭过后,便听到窗外刷刷的雨声。我惊喜地喊,下雨了,下雨了。

正密,正疾,片刻便淋湿了。好,好,不密,不疾,还有什么意思呢?没有一丝风,这雨落的均匀、平实、温柔。

它下它的,我行我的,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步履,不受干扰,若无其事。正所谓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天籁刷刷,我脚步亦刷刷,不过雨疾我缓罢了。难得的天人和谐共鸣。水泥路面有些水了,管它,啪唧啪唧地踩,如小孩般顽皮。说是这样的说,顽皮一阵子可以,还是下意识地沿没有积水的碎石子路行了。

到了高大的廊亭,雨且疏了,只有棚顶淌下水的滴答声。摸了摸铁丝,不湿,遂将腿抬上去。平时我要喊几声的,此刻噤了喉咙,哑了嗓子。老夫怎忍心“聊发少年狂”打扰这宁静的夜、宁静的雨呢?

看不准湖面的雨点落下的波纹,只有平静复平静,柔和复柔和,温馨复温馨。多么绮丽的雨夜呀。

蒙蒙的秋雨,濡湿了深秋的天空,滋润了尚未枯黄的草地与花树,清醒了我昏昏沉沉的头脑。

常人爱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美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秋雨,却总是有所偏见,说它的冷落、萧条与肃杀。过于强调“一场秋雨一场凉”,缺少对于它的难得的坚韧、善良品格的讴歌与赞许。甚或怀着责难,这么凉的天,下什么雨呢?真讨嫌。

殊不知,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甚至属于冬的。秋雨的特点,不只在于它的凉,还在于它的绵,它的柔,它的韧,跟“春雨贵如油”一样,说“秋雨贵如油”,当秋“乃发生”,“润物细无声”,是“喜雨”,也丝毫不过分。至少农民会由衷渴望,喜滋滋称快庆幸的。

春雨,吝啬得很,稀疏极了,连个沙尘也压不住。秋雨则不然,缱绻连绵,“随风潜入夜”,从早下到晚,淅淅,沥沥,簌簌,潺潺,涓涓,丝丝缕缕,袅袅婷婷,蕴涵着坚韧、持久的耐力;多豪爽,多气派。

秋雨也不是夏雨的没正邪——有时凶猛暴戾,有时干打雷不下雨,沥涝、干旱都具有极大的伤害性、毁灭性。秋雨总是那么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应节而降,恰到好处,仿佛醇醪,仿佛甘霖。

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细腻温情地送走酷热的夏,含情脉脉地迎迓着冷峻的冬。能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没有宽阔诚挚的胸怀,没有充沛的储备,怎会这么晶莹剔透、清幽隽雅、飘飘洒洒、淋漓酣畅地下得这样匀实,这样耐心,这样慷慨呢?

苍天不老。秋雨,是苍天的寄托,是苍天的胸臆,没有惆怅,没有感伤,没有飞扬跋扈,没有大轰大嗡,只有特立独行、真诚坦荡地洒落,那么凉,那么柔,那么韧,那么闲适,那么沉静,那么达观。

秋雨呀,浸沐着我的头脑,激溅着我的键盘,促我敲击着清醒、清新、清亮的文字。

当你平抚沉静下心来,你会真切地感到,雨毕竟在轻轻柔柔、袅袅娜娜既很努力很认真很随意很散漫地落呢。不只是在脸庞,在眉间,在额头,还在心灵深处,丝丝清凉,缕缕甘美。脱了绿叶外衣的高高低低的树木,没有委靡,伸出裸露的手臂在真挚地呼唤、拥抱着蒙蒙的细雨、脉脉地温馨。

眼前的这般柔细的雨,我尤其喜欢。因为缱绻缠绵的最后一幕的喜雨,迎迓着姗姗来迟的第一场瑞雪,默默地传递承前启后的信息。

1.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2.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

(1)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甚至属于冬的。

答:                                                                                     

(2)能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么?

答:                                                                                    

3.文章3、4小节写“我”在秋雨中行走的情景,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答:                                                                                     

4.作者在文中也写到了对春雨和夏雨的感受,这样写起到什么作用?

答:                                                                                    

5.作者笔下的秋雨蕴涵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这种人生态度的理解。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