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一个消逝的文明
位于首都北京正北180千米的内蒙古正蓝旗金莲川草原上的元上都遗址,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大一统王朝元朝的第一个首都。这个与北京同在东经116度上的“草原古都”,曾在世界和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距今740多年前,这里被称为“世界的心脏”。1260年,志得意满的忽必烈在此称帝,并定都在此。于是,矗立于茫茫草原上的都城,逐渐成为了一座奇异之城,吸引着万邦来朝。4年之后,忽必烈再次授意,按照元上都的模样,开建元大都——这就是北京城700年前的模板。但令忽必烈没有预料到的是,100多年后的1385年,农民起义军红巾军攻克了元上都,焚毁了所有宫阙……从此再没有恢复,而元上都也逐渐消失。因为辉煌的时刻太过灿烂,骤然消失过后,它成为了地球上所有人猜测不已的一个谜。
200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元上都遗址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古挖掘。通过考古发掘,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元上都遗址,不仅保存着宫城、皇城、外城、关厢、街道等元代城市遗址,而且保存着中轴线和棋盘街的城市布局。元上都外城西部通过考古钻探发现了500多座房址、8条大型道路及众多支道。城墙、瓮城、城门及大型建筑基址基本保存完好,地表清晰可见街道、房址及宫城遗迹。由于它建在地势开阔的金莲川草原之上,高大的城墙,鳞次栉比的宫殿基址,构成了草原地带深邃悠远、规模宏大的文化景观。
元上都遗址的人类文明价值难以估量。作为中国元代都城系列中创建最早、沿用历史最久、保存格局最完整的遗存,元上都遗址为蒙元帝国这一疆土空前辽阔的消逝了的王朝提供了特殊见证。
2012年6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致通过,元上都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0个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曾经在7个世纪前闻名于世的草原都城,再度得到世人的关注。
元上都是由成吉思汗之孙、元世祖忽必烈于1256年命人所建,历时3年完工,初名开平府,后几经改扩建。1260年,忽必烈在此称汗,将其作为临时都城;1263年,“升开平府为上都”,正式定为元朝都城。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上都城和大都城成为元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都城,经历十一帝,108年。一直到元朝末年,元上都始终是元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元朝的十一位皇帝每年夏季有近半年的时间在元上都处理国事、接受外国使节和蒙古宗王的朝觐。这十一位皇帝中有六位的登基大典是在元上都举行。这一时期的元朝疆域辽阔、空前强盛,成为蒙古汗国的鼎盛阶段,开创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游牧民族史的新纪元。
元上都作为元朝的开国都城,接纳最早一批定居于此的蒙古族牧民,就是忽必烈和他的“金莲川幕府”幕僚。忽必烈筑城屯田,改变了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的习俗。忽必烈时期的“那达慕”、“敖包祭日”等蒙元遗风保留至今。元朝的皇帝,春分时离开元大都北上来元上都,到秋分的时候,他们再南下离开。除了处理政务,他们可以在元上都尽情地狩猎行乐,并举办蒙古风格的传统盛会和祭祀。1385年,元上都被农民起义军攻陷后焚毁,10年后朱元璋的军队攻入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大一统的局面。从此元上都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一座沉睡在草原上的文化遗址。
1.下列有关元上都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上都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元朝的第一个首都,开始时被称为开平府,忽必烈称汗时改名为元上都。
B.元上都在公元7世纪前就闻名于世,从考古发掘中发现元上都有中轴线和棋盘街的城市布局。
C.元上都是一处规模宏大的文化景观,其接纳的最早一批定居于此的蒙古族牧民是忽必烈和他的幕僚。
D.元上都在公元1358年被攻陷焚毁,从这年开始,作为元朝标志必城市的元上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元上都一直是个谜,令世人难解,即便是通过考古挖掘,人们也不清楚元上都的特点,对此还需要得到更多相关资料才能了解。
B元上都遗址是元代都城系列中保存格局最完整的遗存,其人类文明价值高,2012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C.元上都对蒙元王朝来说意义非凡,元朝11位皇帝中有6位在此举行登基仪式,筑城屯田改变了蒙古族逐水草而居的习俗。
D.元大都建成后元上都依然重要,元朝皇帝每年都有近半年的时间在元上都处理政务、狩猎以及举办蒙古风格的传统活动。
3.根椐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3分)
A.元上都是在公元1256年由忽必烈命人所建,1260年,忽必烈在此称汗,几年后命人在现在的北京建造元大都。
B.元上都与北京同在东经116度上,其建筑风格又影响了元大都的建筑布局,所以元上都遗址的人类文明价值难以估量。
C.考古工作者对元上都遗址进行了考古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挖掘,这个遗址为蒙元帝国这一消逝了的王朝提供了行列特殊见证。
D.元上都一直是元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700多年前,这里被称为“世界的心脏”。这一时期元朝国力空前强盛,开创了游牧民族史的新纪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年轻人历尽艰辛想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里找到一种能散发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这块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他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会超过一车的木炭。
根据上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虚词,使上下文连贯起来(5分)
我惊讶,一朵小花,它 ① 拂去我心头的冷寂和积尘,它把这一捧小小的美丽托送给我,它让我在它的面前思之不已。我们的生命, ② 有没有一朵小花强大?有没有它的从容而饱含激情?有没有它那么一点点亮色?我还呼吸到小花儿的淡淡的一缕清香,它在阳光里暗放。终于是看得久了,我用心灵轻轻地抚摸它,我的心刹时也芬芳,
③ 北国这样的土壤,它亦是要养育一种花朵呵,所谓的荒凉,原来竟是心灵所生,真正的土地, ④ 总是会有花朵的,会有这样小小的花朵。我就用这朵小花拂去我孤旅的疲惫, ⑤ 要把它移植到我的文字里,让我的文字也暗香浮动。
请仿照例句,以“孤独”为话题,分别再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6分)
例句①:孤独不是秋日孤雁的离索,那是一只展翅的雏鹰拟化明朝飞翔的方向,是一种生命的沉思。
例句②:孤独是身居闹市的一颗苍松,惯看人生沧桑、岁月轮回却无人倾诉的慨叹,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人是文化的人,文化是人有意义的存在方式。文化不仅是人类的共同历史财富,还是人类群体认同的核心,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得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普遍重视。 ,才会形成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 ,才会有海纳百川的从容和尊重差异的胸怀。 。文化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也不能单单交与市场,而是 。
①文化也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对于自我实现的追求
②一个民族只有在文化上自信
③一个自信而有竞争力的民族
④民族文化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培养和保护好一种有内生活力、自我优化机制的多样性的本土文化生态
⑤需要政府、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A.①③②④⑤ B.⑤③②④① C.⑤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到底该如何发展和中国的外交关系,不仅是韩国政府考虑的问题,而且韩国的很多知名学者也在深思这一话题。
B.物价飞涨正取代房价成为中国新的焦虑源,中国网络最近出现了“海囤族”和“抠抠族”等新词汇,他们特指精打细算砍掉一切不必要开支,大量囤积米、油、纸等生活必需品的人。
C.相比教练生涯,孙卫的球员生涯还是值得一提的,职业联赛开始以前,孙卫亲历了辽宁队的十连冠,后来转会到大连万达,又参与了球队的五十五场不败纪录。
D.“哈利·波特”影响了一代伴随着其系列成长的人,不仅仅是一本书或是电影中的角色,更是一种形成了一个囊括所有年龄段的粉丝群体的独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