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虚词,使上下文连贯起来(5分)
我惊讶,一朵小花,它 ① 拂去我心头的冷寂和积尘,它把这一捧小小的美丽托送给我,它让我在它的面前思之不已。我们的生命, ② 有没有一朵小花强大?有没有它的从容而饱含激情?有没有它那么一点点亮色?我还呼吸到小花儿的淡淡的一缕清香,它在阳光里暗放。终于是看得久了,我用心灵轻轻地抚摸它,我的心刹时也芬芳,
③ 北国这样的土壤,它亦是要养育一种花朵呵,所谓的荒凉,原来竟是心灵所生,真正的土地, ④ 总是会有花朵的,会有这样小小的花朵。我就用这朵小花拂去我孤旅的疲惫, ⑤ 要把它移植到我的文字里,让我的文字也暗香浮动。
请仿照例句,以“孤独”为话题,分别再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6分)
例句①:孤独不是秋日孤雁的离索,那是一只展翅的雏鹰拟化明朝飞翔的方向,是一种生命的沉思。
例句②:孤独是身居闹市的一颗苍松,惯看人生沧桑、岁月轮回却无人倾诉的慨叹,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人是文化的人,文化是人有意义的存在方式。文化不仅是人类的共同历史财富,还是人类群体认同的核心,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得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普遍重视。 ,才会形成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 ,才会有海纳百川的从容和尊重差异的胸怀。 。文化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也不能单单交与市场,而是 。
①文化也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对于自我实现的追求
②一个民族只有在文化上自信
③一个自信而有竞争力的民族
④民族文化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培养和保护好一种有内生活力、自我优化机制的多样性的本土文化生态
⑤需要政府、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A.①③②④⑤ B.⑤③②④① C.⑤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到底该如何发展和中国的外交关系,不仅是韩国政府考虑的问题,而且韩国的很多知名学者也在深思这一话题。
B.物价飞涨正取代房价成为中国新的焦虑源,中国网络最近出现了“海囤族”和“抠抠族”等新词汇,他们特指精打细算砍掉一切不必要开支,大量囤积米、油、纸等生活必需品的人。
C.相比教练生涯,孙卫的球员生涯还是值得一提的,职业联赛开始以前,孙卫亲历了辽宁队的十连冠,后来转会到大连万达,又参与了球队的五十五场不败纪录。
D.“哈利·波特”影响了一代伴随着其系列成长的人,不仅仅是一本书或是电影中的角色,更是一种形成了一个囊括所有年龄段的粉丝群体的独特文化。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发生后,日本本田汽车首席财务官北条洋一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此时不应浑水摸鱼,针对性抢夺丰田汽车的用户。
B.当年的那支国王队,与今天相比,同样找不出分毫的影子,没有人留守到今天,彼时的三剑客早已风流云散,并不复勇猛。
C.坚如磐石的三峡大坝体现的是中国人民建设现代化家园的勇气和自信,也是三峡工程回馈给人民的幸福和希望。
D.在亚运会前,中国足球的“范大将军”范志毅在采访中说,希望亚运能成为中国足球第二个春天的契机。但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只能是一得之见。
有人说,十七世纪的北京,既是康熙大帝的,又是纳兰性德的。一个乃一代英主,雄韬伟略,皓如皎月;一个是御前侍卫,却诗才俊逸,灿若朗星。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显赫家世足以令世人瞠目。他的父亲,就是权倾朝野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纳兰性德本人也是少年英才,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中二甲第一名,康熙当即龙颜大悦,钦点其为御前侍卫,很快就由三等晋升为一等,可算是少年得志,前途无量了。
世人皆知纳兰为清代的大词人,且清词以他为最,似乎无人能出其右。但这位豪门公子不但能文,而且还是个武将。既然是御前侍卫,武功定是十分了得。纳兰性德从小练就了一身搏击之术,并精于骑射。康熙皇帝自己就是一个勇武、强悍的骑手加射手,所以,他身边的侍卫也应该是一流的角色。这样看来,纳兰性德倒是个文武全才。当然,纳兰骨子里还是个文人。
他身上有众多的矛盾之处:生为满人,他却痴迷于汉文化;骨子里是个文人,从事的却是武将这个行当;身为宰相公子、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置身于姹紫嫣红、朱门广厦之中,心却游离于繁华喧闹之外,“视勋名如糟粕、势利如尘埃”;他是地道的满族八旗子弟,结交的却都是一些年长的汉族落拓文人,“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他人在仕途,却一生为情所累……这样一位才情充沛、人格健全、绝世超然的“翩翩浊世公子”,竟不是缘自小说家的杜撰,竟是中国文化史册里的一位真实人物。
纳兰性德留下的是两本词集:《侧帽集》和《饮水词》,他二十多岁时就已经名满天下了,靠的不是皇帝的威风,而是他的词。后人从中精挑细选了三百四十二首,另外结集,以《纳兰词》命名。
说纳兰性德是个文人,此话一点不假。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他没有李白那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迈气概,也不可能拒绝“皇恩浩荡”,他还是捧着文房四宝上了天子的船。一边为皇帝保驾,一边做着职业以外的工作:吟诗填词。而他的不务正业照样赢得了皇帝的宠信。康熙爱读性德的诗词,经常赏赐给他金牌、佩刀、字帖等礼物,以资鼓励。
由于长年待在皇帝身边,纳兰性德应该算是真正的“御用文人”,但是,后人却并未将他归入“犬儒派”或御用文人的行列。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写给自己的,情真意切,言辞优美。
纳兰性德是个真性情的人,他对“侍卫”这个职位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他得到过皇帝无数次的赏赐,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苦于仕宦漂泊,厌恶金阶伫立的侍卫生涯。率真的诗性遭遇混浊的政治,自然是徒增“胸中块垒”。
纳兰性德能入康熙法眼,外表应该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他的人同他的词一样“纯任灵性,纤尘不染”,当得起“玉树临风”一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同是康熙皇帝的侍卫,和纳兰性德是同事关系。曹寅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楞伽山人就是纳兰性德的号。
曾经有人说,纳兰性德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曹雪芹写《红楼梦》,稿未完而人先亡。和珅将文稿呈献给乾隆皇帝,乾隆阅后说了一句:“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虽然此说有捕风捉影之嫌,但纳兰性德与贾宝玉确有许多相似之处,而曹雪芹的《红楼梦》也确实受到了纳兰性德的词的影响。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性德在跟随皇帝南巡后回到北京,不料想突染重疾,至此一病不起。1685年5月,年仅三十一岁的纳兰性德溘然长逝。在他身后留下的仅有三百四十二首《纳兰词》。
纳兰性德依然是那个性灵高洁的词人,他并没有受到污浊时世的浸染,生前没有,身后也没有。那一本《纳兰词》读来还是令人唇齿留香,三百年都不曾消退,因为他“不是人间富贵花”,当围绕在他身旁的繁华如云烟般散尽之后,诗人如愿以偿地回归到了诗人本身——也许,这才是世上最幸运的事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纳兰性德文武全才:在清代词人中,无人能出其右;他善于搏击,精于骑射,被康熙钦点为御前侍卫。
B.纳兰性德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步入仕途,一边为皇帝保驾,一边吟诗填词,正是凭借着他不务正业的超逸脱俗的禀赋,赢得了皇帝的宠信。
C.纳兰性德虽侍从帝王,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的庸俗和侍从的生活,无心功名利禄。
D.纳兰性德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御用文人”,因为他长年待在皇帝身边,康熙也经常由于读到纳兰的诗词,赏赐给他金牌、佩刀、字帖等礼物,以资鼓励。
E.纳兰性德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样,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别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2.作者说,“武功定是十分了得”的御前侍卫——“纳兰骨子里是个文人”的根据是什么?(6分)
3.纳兰性德能得到康熙恩宠的原因是什么?(6分)
4.如果给这篇传记加一个题目,你认为应该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