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后汉书》卷三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数月辄致丰积盈:满                B.不以官属之礼:礼待

C.武都郡丞除:免去                    D.奋之而已谢:拜谢

2.下列加线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莫不倍用命积土成山,风雨兴         B.奋谢而已久,单于使陵至海上

C.执其妻子今其智反不能及             D.已敬重臣诚恐欺于王而负赵

3.下面各句全能表现孔奋清廉的一组是

①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②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③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⑤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⑥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姑臧是一个富裕县,集市贸易兴旺。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B.孔奋年轻时给刘歆讲授《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5分)

(2)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5分)

 

1.C 2.D 3.B 4.B 5.(1)孔奋就保持节操,施政注重仁义平和,太守梁统对他深为敬重。 (2)于是把孔奋的妻子儿女推到阵前,希望孔奋退兵,而孔奋却攻击得更加急迫,终于擒获消灭了隗茂等人。 【解析】 试题分析: 1.除:授官 2.D“见”被(A.焉:语助词,无义;兼词,于此。B.之:代词,他;助词,不足音节,无义。C.乃:于是;表转折,竟 3.①句是说其他到这里来做官的人,与孔奋无关;④句是当地百姓的行为;⑥句表彰的是他守城的功绩,而非廉洁。 4.“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是说他年轻时跟刘歆学习《左传》,不是给刘歆讲授。 5.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贵:注重。仁平:仁义平和。相:他。(2)乃:于是。冀:希望。遂:终于。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化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人能够超越文化而存在。文化就是创造,每一种文化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文化创造的历史,没有创造也就没有了文化的生命。文化既有开放性,也有封闭性。各种文化之间,既可以融合,也会发生冲突。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也改造了人类。文化具有稳定性,又能够与时俱进。文化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

中国是龙的国家,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龙能腾空潜水,能升天入地。龙究竟长的什么样呢?谁也没有见过。其实,龙是中国先民的一种图腾。在甲骨文里,龙字有几十种写法。最早记录龙的书是《易经》,有“飞龙在天”“龙跃于渊”的记载。后来,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关于龙的传说,越来越丰富。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龙是单一形态,有一种标准化的、规范化的、统一化的龙,上下几千年,一以贯之。其实,历史上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标准龙,并不存在固定形态和模式的龙。今天人们常见的龙,多半是宋元明清时代的龙,这种龙是在上下几千年间演变形成的,既不是龙的原初形态,更不是龙的惟一形态。发展变化才是龙的本性。

龙的起源发展,大体上是与中华文明同步前进的。北京大学的龙文化专家王东先生认为,按其来龙去脉,大体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中华文明起源期,大体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炎黄时代,存在着十来种原龙形态,是古代民族融合的象征,成为中国原始国家起源的文化标志。第二阶段,公元前1000年前后的中华文明雏形期,大体相当于夏、商、周三代的殷周之际。这时期的夔龙“头上有角,身体能飞”,作为龙的雏形已成,并成了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和国家的文化象征。第三阶段,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元年前后的中华文明定型期,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这一时代龙走向基本定型的飞龙形态,并成为中国古代文明与中央集权国家的文化象征。第四阶段,公元1000年前后的中华文明转型期,大体相当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宋时代,这一时代龙向着二元格局的黄龙形态发展:一方面龙更多地成为国家意识的皇权的象征,另一方面在民间社会心理中龙成为与农业农民休戚相关的水神象征。

如果说近现代是第五个阶段的话,那么今天的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现代复兴的象征。陈富成先生认为,龙纹演化基本沿着一条主线进行,即蛇龙──夔龙──应龙──苍龙──黄龙。定型后的龙的特点是:牛首、象鼻、鹿角、马鬣、牛耳、蛇身、鳄棘、鹰爪、鱼尾。龙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和审美理想。

1.下列关于文化的相关特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由文化决定的,没有人能够超越文化而存在,文化就是创造,文化创造了人类。

B.所有文化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既有开放性,也有封闭性,既可以融合,也会发生冲突。

C.文化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对立统一,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它会相对稳定,但同时又能够与时俱进。

D.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文化创造史,文化创造的历史就是人类发展史,两者相互依存,没有创造就没有了文化的生命。

2.下面说法与原文信息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是龙的国家,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正因为龙能腾空潜水,能升天入地,因而被中国先民视为图腾。

B.龙成为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和国家的文化象征的中华文明雏形期相当于夏、商、周三代的殷周之际,这时期的夔龙“头上有角,身体能飞”,作为龙的雏形已成。

C.龙并非单一形态,也不存在一种标准化的、规范化的、统一化的龙,发展变化是龙的本性,最终形成了相对较为固定的形态。

D.陈富成先生认为:龙纹演化基本沿着一条主线进行,即蛇龙──夔龙──应龙──苍龙──黄龙;定型后的龙的特点是:牛首、象鼻、鹿角、马鬣、牛耳、蛇身、鳄棘、鹰爪、鱼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和审美理想,足以证明文化就是创造,并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B.文化具有稳定性,又能够与时俱进,龙的起源发展,大体上是与中华文明同步前进的。北京大学的龙文化专家王东先生和陈富成先生充分论证了这一观点。

C.据龙文化专家王东先生的观点,龙的起源发展,按其来龙去脉,大体分为四大阶段。前三个阶段龙的形态呈现为一元格局,只在第四阶段龙向着二元格局的黄龙形态发展。

D.定型后的龙的特点是:牛首、象鼻、鹿角、马鬣、牛耳、蛇身、鳄棘、鹰爪、鱼尾,可见 牛、象、鹿等动物都为人们所喜欢,然而它们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可能取代龙在中华民族的地位。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线的词古今同义的是 (   )(3分)

A.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B.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项脊轩志》)

C.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祭十二郎文》)

D.吾闻汉我头千金(《项羽之死》)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3分)

A.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C.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祭十二郎文》)

D.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夜宴桃花园序》)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项王复引兵而东(《项羽之死》)

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B.斥鴳笑之曰:彼奚适也(《逍遥游》)

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C.架梁之椽,多机上之工女(《阿房宫赋》)

州司临门,急星火(《陈情表》)

D.眄庭柯怡颜(《归去来兮辞》)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线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A.岸土赤而立(《过小孤山大孤山》)

B.或命巾车,或孤舟(《归去来兮辞》)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D.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