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红楼梦·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

《红楼梦·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洒上空枝血痕见:呈现                B.锄归去掩重门荷:挑着

C.怪侬事倍伤神底:心底                D.青灯照壁人睡初:刚刚

2.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强于污淖陷渠沟”一样的是哪一项:(  )(3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C.大王来何操?                          D.侬今葬花人笑痴。

3.下列对原诗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B.“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C.黛玉葬花,源于在怡红院中吃了闭门羹。宝玉的丫头秋纹因不满夜深困倦之时还有人访,所以不问来者是谁,将黛玉拒之门外。黛玉以为宝玉无情,便引出了这伤情的葬花一幕。

D.《葬花吟》以丰富奇特的想象,浓烈忧伤的情调,展示出黛玉复杂的精神世界。她用暮春景象写出她所处的以贾家为代表的时代的衰败没落,以“风刀霜剑”比喻她实际生活环境中受到的折磨、威胁、摧残,以洁白的花质喻她的贞洁。

 

1.C 2.B 3.C 【解析】 1.试题分析:底,疑问代词,什么,何。底事,什么事,何事。把“底”解为心底,是现代汉语的一个用法,带到句子中是讲不通的。这还有范成大的诗为证“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 2.试题分析:例句与B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句,判断句;C句是宾语前置句;D句为一般常式句。 3.试题分析:“宝玉的丫头秋纹”说法有误,应该是晴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与句式以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C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封锁开放了。“叮玲玲玲玲玲”摇着铃,每一个“玲”字是冷冷的一点,一点一点连成一条虚线,(   )时间与空间。

一阵欢呼的风刮过这大城市。电车当当当往前开了。宗桢(   )站起身来,挤到人丛中,不见了。翠远偏过头去,只做不理会。他走了。对于她,他等于死了。电车加足了速力前进,黄昏的人行道上,卖臭豆腐干的歇下了担子,一个人捧着文王神卦的匣子,闭着眼霍霍地摇。一个大个子的金发女人,背上背着大草帽,露出大牙齿来向一个意大利水兵一笑,说了句玩笑话。翠远的眼睛看到了他们,他们就活了,只活那么一刹那。车往前当当地跑,他们一个个的死去了。

翠远烦恼地合上了眼。他如果打电话给她,她一定管不住她自己的声音,对他分外的(   ),因为他是一个死去了又活过来的人。

电车里点上了灯,她一睁眼望见他遥遥坐在他原先的位子上。她震了一震——原来他并没有下车去!她明白他的意思了: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   )的梦。

开电车的放声唱道:“可怜啊可怜!一个人啊没钱!可怜啊可怜……”一个穷婆子慌里慌张掠过车头,横穿过马路。开电车的大喝道:“猪猡!”

吕宗桢到家正赶上吃晚饭。他一面吃一面阅读他女儿的成绩报告单,刚寄来的。他还记得电车上那一回事,可是翠远的脸已经有点模糊——那是天生使人忘记的脸。他不记得她说了些什么,可是他自己的话他记得很清楚——温柔地:

“你——几岁?”慷慨激昂地:“我不能让你牺牲了你的前程!”

(张爱玲《封锁》节选)

1.文中括号内应填入合适的词语是哪组(    )(3分)

A.切断忽然热情不近情理                  B.隔断突然热烈不可理喻

C.隔断忽然热情不近情理                  D.切断突然热烈不近情理

2.“封锁开放了。‘叮玲玲玲玲玲’摇着铃,每一个‘玲’字是冷冷的一点,一点一点连成一条虚线,(   )时间与空间。”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仅做现实性陈述,说明封锁结束了。

B.照应前文,首尾呼应,使叙事集中在一个封闭隔绝的空间,以陌生化来透视现实。

C.暗示生活从非常态回到了常态。

D.引起下文情节发展,同时照应下文“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

3.“宗桢(   )站起身来,挤到人丛中,不见了。翠远偏过头去,只做不理会。他走了。对于她,他等于死了”。对这句话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翠远这时已经识破了宗桢的逢场作戏,以为他没有一点真情。

B.翠远瞬间的激情已经消失,不再对宗桢有任何幻想和眷恋。

C.两人在封锁结束后,突然意识到事情的突兀和可笑,作为女性维护自身尊严的需要和害羞心理,于是决定将这件事忘掉。

D.封锁结束也是两人非正常情感发展的结束。

4.对于“她明白他的意思了:封锁期间发生的一切,等于没发生。整个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   )的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在现实面前,翠远终于认识到两人情感的错位:自己的多情,宗桢的调情。

B.她明白他的意思了:作为有妇之夫,他不能陷她于世人不齿的境地,而应该将感情压抑埋藏。

C.在一个封闭隔绝的空间里,她和他突然发现了自身缺乏的许多东西,并在对方身上发现了自我,于是产生了恋情,但当这个空间消失了,这恋情也就随之消失了。

D.体现了战乱浮世中生存的人们的无奈、无助和空虚的心情。

5.文章中出现了几次山东乞丐的歌谣:“可怜可怜啊!一个人啊没钱!”有什么喻意,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与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穿插并行并最终将这个歌谣当丧钟敲响,具有反讽意味。

B.乱世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如何生存而非思想和精神,情感是奢侈的,思考是多余的。

C.对于穷困和无助,人们只做表层上的怜悯,有的也只是旁观者的冷漠和学舌。

D.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及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6分)

A.《红楼梦》作者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如“甄士隐”、“贾雨村”谐寓“真事隐去”、“假语存焉”,“贾宝玉”寓意“真顽石”,“贾琏”则谐寓“假廉”。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让读者回味无穷。

B.《红楼梦》围绕着宝黛爱情故事的主线,还写到了家庭宴会、人际关系、官府交往、婚丧嫁娶、三教九流等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这一点来说,《红楼梦》可以看作中国18世纪的一部社会百科全书。

C.宝玉神志不清,贾府决定给宝玉娶亲冲喜。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怕宝玉承受不了,便把宝玉和黛玉交往的情形告诉了王夫人。贾府感到为难,王熙凤献了个掉包计,在贾府公开宣扬宝玉要娶黛玉。洞房之夜宝玉虽然不太高兴,但婚后身体还是逐渐恢复过来。

D.诸葛亮北伐曹魏之战,是由弱者向强者发出的战争。他北伐曹魏,先后五次,另有一次是曹军南下,属防御战。六次出征亦称六出祁山。

E.赤壁之战后,周瑜为夺得刘备占领的荆州,假意要求借道去攻打西川,以便乘机夺取荆州,不料被孔明识破,兵败而回。后周瑜又向孙权献计,假意要将孙权之妹嫁与刘备,待刘备来东吴后逼其归还荆州。但在孔明安排下,东吴弄假成真,“赔了夫人”;在刘备回国途中,周瑜又阻拦失败,因而“折兵”。周瑜因这“三气”而被气死。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文字出自哪部作品(      )(3分)

东北乡,人万千,阵势列在墨河边。余司令,阵前站,一举手炮声连环,东洋鬼子魂儿散,纷纷落在地平川。女中魁首戴风莲,花容月貌巧机关,调来铁耙摆连环,挡住鬼子不能前。

A.《呼兰河传》      B.《红高粱》         C.《红旗谱》        D.《小二黑结婚》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明清时期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有施耐庵的《水浒传》、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B.《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指的是一方面小说继承了唐传奇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小说又继承了志怪小说的传统。

C.“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编者是冯梦龙。“二拍”是指凌蒙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D.《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开山之作,现存六十回本非李宝嘉一人所作。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小儿黑结婚》之所以创下了农村畅销流行的新纪录,关键是作品成功塑造了二诸葛和三仙姑两个农民中的落后形象,以及作品中的口语大众化的语言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B.和张恨水一样,老舍对北京市井文化的阴暗面较为警惕,同时又对传统文化在现代都市中的失落,持一种惋惜、回顾的态度。

C.《红高粱》虽然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2002年它又十分醒目地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名单上。

D.虽然巴金先生年老多病,体力不支,却仍然笔耕不辍,每天至少写两千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