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
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
2.对下列加线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④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夫晋,何厌之有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5.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核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选出对“瓮牖绳枢”的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A.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
B.窗户像破瓮,户枢像草绳。形容房屋破旧。
C.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比喻门窗的样子。
D.破瓮像窗户,草绳像户枢。比喻家里穷。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B.《师说》的作者韩愈世称“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文起八代之衰”,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琵琶行》(并序)是他的长篇叙事诗之一。
D.鲁迅,原名周树人,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孔乙己》《故乡》《祝福》选自《呐喊》。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谬种尘芥训熟百无聊赖 B.搭讪蹙缩炮烙见风使舵
C.唾弃草窠歆享揣揣不安 D.牲醴寒喧倔强踌躇满志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监生(jiān) 更迭(dié) 残骸(hái) 陈抟老祖(tuán)
B.烟霭(ǎi)朱拓(tuò) 两颊(jiá) 间或一轮(jiàn)
C.嗜杀(shì)呜咽(wū)桅杆(wéi) 沸反盈天(yíng)
D.渣滓(zǐ)戳进(chuō)俨然(yǎn) 少不更事(gè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