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100字左右)(5分) (1)诸葛亮十分赏识姜维的将才...

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100字左右)(5分)

(1)诸葛亮十分赏识姜维的将才,请问用什么计使姜维归降?请简述这一情节。

(2)老将黄忠采用谁的计谋夺取定军山,请简述这一情节。

 

 

 

 

 

 

 

 

 

 

 

 

 

 

 

 

 

 

 

 

 

 

 

 

 

 

 

 

 

 

 

 

 

 

 

 

 

 

 

 

 

 

 

 

 

 

 

 

 

 

 

 

 

 

 

 

 

 

 

 

 

 

 

 

 

 

 

 

 

 

 

 

 

 

 

 

 

 

 

 

 

 

 

 

 

 

 

 

 

 

 

 

 

 

 

 

 

 

 

 

 

 

(1)反间计。(1 分)诸葛亮先派魏延佯攻冀城,姜维因母亲在冀城,急忙请求率兵回冀城守护(1分)。诸葛亮故意把夏侯楙放了让他招降姜维,路途中让他听到百姓言姜维已降之事(1分)。晚上又让模样与姜维相似的士兵扮作姜维前去攻打天水郡,让魏军深信姜维已降(1分)。姜维只得往长安方向撤,被孔明、关兴前后夹击,无路可走,只得投降。(1分)采用法正之谋。(1分) (2)黄忠先夺取定军山的对山,夏侯渊不听劝谏分军围住对山,大骂挑战,法正在对山山上举起白旗,任夏侯渊百般辱骂,黄忠坚守不出。(2分)午时以后,法正见曹兵倦怠,锐气已堕,多下马坐息,于是挥动红旗,鼓角齐鸣,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1分)夏侯渊措手不及,未及相迎,被黄忠连头带肩砍为两段。(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姜维蜀汉大将军,第四代执政大臣。诸葛亮北伐事业的继承者。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既有胆义,又兼心存汉室深得诸葛器重。随诸葛出祁山,久经沙场,累立战功。姜维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恢复汉室。又思实际,由是练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翼,断陇西所属,拓界厉兵。于是伺机十一次兵伐中原,摧破郭淮,降李简部、斩魏将徐质、破大敌王经,一时挫魏国之威。“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说的就是姜维。诸葛亮降姜维是三国后期的经典。(2)三国时蜀国有几大武将智取对手的经典情节,如张飞智取关隘,黄忠计取定军山,魏延献计孔明等。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与理解作品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内容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当关羽死讯传来,刘备大叫一声,昏绝于地,想当年桃园结义,三人情同手足,欲兴兵报杀弟之仇,诸葛亮劝谏:“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但刘备不听劝谏,执意出兵伐吴。

B.街亭失守后,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直取西城,此时诸葛亮身边只有二千五名军士,诸葛亮临危不惧,命令将旌旗藏匿,传令大开城门,让士兵扮作百姓洒扫城门,自己携两童子登上城楼,焚香弹琴,司马懿担心有伏兵,不敢贸然进兵,便下令退兵。

C.诸葛亮用计使曹睿罢免了司马懿的官职,然后上表请求出兵伐魏,蜀、魏两军在西凉大战,赵云为先锋,此时已是七旬老将,仍不减当年之勇,接连斩杀韩德等五员大将,孔明兵围南安,骗出安定守军,智取安定、南安,活捉了夏侯楙。

D.庞德向曹操发誓,要忠心报主,特意带上一口棺材出征,表示要与关羽决一死战。庞德大战关羽父子,放冷箭射中关羽左臂,连连取胜。于禁嫉贤妒能,不能审时度势,多次错失良机,关羽趁机水淹七军,结果,于禁和庞德被擒后誓死不降。

E.马谡不听王平之言,执意在山上扎寨,结果被司马懿打败,蜀军伐魏受阻,诸葛亮为严明军纪,不听参军蒋琬劝谏,斩杀马谡。当武士将马谡首级献于阶下时,诸葛亮又为失去情同父子的马谡而大哭不已。

 

查看答案

文学名著《三国演义》阅读。(14分)

(1)庞统在落凤坡被张任乱箭射死,孔明不得不离开荆州到涪关协助刘备,把荆州托付于关羽,临走时,特别叮嘱关羽八个字,可保荆州,这八个字是“                         ”。

(2)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刘备受文武官员拜贺,进位为汉中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       为五虎上将。

(3)刘备兴兵伐吴,为弟报仇,所到之处威声大震,江南之人尽皆胆裂,东吴在危难之计,阚泽挺身而出,举全家性命担保举荐       

(4)在伐魏途中,因粮草在剑阁,搬运不便,诸葛亮便教人制造         来搬运粮米,甚是便利。

(5)在五丈原,司马懿被诸葛亮吓得魂飞魄散,过了两日,才从乡民中得知诸葛亮确实死了,前日车上之孔明乃木人,司马懿感叹:“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因此蜀中人谚曰:“                       。”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首宋词,选出叙述正确的选项。(    )(2分)

甲、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看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A.均表现浓厚的离情别绪。                B.均以避世离俗作为主题。

C.均采用先情后景的写作手法。             D.均描写临别时刻的场景和心理。

 

查看答案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①对这两首诗,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苏诗“石榴开遍透帘明”一句,用石榴花开写出夏日的燥热,与首句“夏席清”形成对比。

B.从苏诗末句的“梦觉”二字可以看出,前三句写的是午睡前的情景。

C.杨诗中的“追凉”意即“觅凉”、“取凉”,但与“觅”、“取”相比,“追”更能体现对“凉”的渴望。

D.杨诗首句点明追凉之因;末句“不是风”三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②两首诗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请对此做简要赏析。(3分)

                                                                          

                                                                         

 

查看答案

自叙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熟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的不满,也暗示出上句所写“病身”的原因。

B.颔联上下对仗,一取一舍,斩截有力,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闲逸生活的追求。

C.“不容真”三字揭示了志士仁人和黑暗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流露出悲愤之情。

D.本诗以议论为主,但议而不空,议论中突出了形象的特点,饱含着浓郁的感情。

②你在这首诗中读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