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语段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几幅山水画画得都不怎...

下面语段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几幅山水画画得都不怎么样,只有小刘画的这幅梅花图还差强人意

B.军事专家认为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手”,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那尊雕像屹立在那里已经许多年了,几乎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霜打日晒,栉风沐雨,都没有改变它的英姿,也没有改变人们对它的崇敬。

D.我们周围专门有这么一帮人,唯恐天下不乱,人家干正事,他们却敲边鼓

 

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此处应为“无处藏身”。C项,栉风沐雨:形容旅途奔波的辛劳。此处是对象误用。敲边鼓:从旁协助。此处望文生义。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量 / 记日 / 眩晕殷红 / 实拾 / 咄逼人

B.浩 / 茫呜 / 拖曳处方 / 境市 / 炙人口

C.偏 / 益复 / 开辟泥土 / 拘泥解救 / 浑身

D.果 / 予 / 供给折服 / 防 / 纲挈领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历史上,伯夷守节,隐身采薇,饿死首阳;屈原怀沙,行吟泽畔,投身汨罗;更有“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的佳话流传。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代作家贾平凹对王维《山居秋暝》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境界甚为推崇,他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更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要保有精神的明月清泉,须要守护心灵的空间。在实用主义盛行,价值观多元走向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请以“守护心灵的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经历,写感受,可以发表议论,编写故事,等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报道,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庆市叫停对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跆拳道和散打等特长生的高考加分照顾。重庆市的这一做法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材料二:浙江某校因航模比赛获高考加分的学生,多来自权势家庭,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人们对高校招生加分政策的公平性问题提出质疑。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加以简要阐述。(字数不低于80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上个世纪一家四代人的姓名,请参照第一代和第二代示例,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另外两代各自命名的用意,并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6分)

示例1:祖父一代(二三十年代):李有金、李有银、李有财

用意: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

示例2:父亲一代(四五十年代):李翻身、李解放、李建国

用意:对新中国、新时代的赞美和热爱。

1.儿女一代(六七十年代):李运动、李文革、李红卫

用意:                                                                     

2.孙子孙女一代(八九十年代):李约翰、李安娜、李丽莎

用意:                                                                     

3.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查看答案

感恩老兵

郭松民

湛蓝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在法兰西六月的晨风中,一队身着军服的耄耋老人蹒跚着走来。清朗的阳光打在他们脸上,他们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

军乐队奏响了迎宾曲,礼炮轰鸣,年轻的军官和士兵们庄严地抬起右臂——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女王站起来了,总统站起来了,总理、首相和部长们站起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民众也站起来了,并且用不同的语言欢呼——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

这是在诺曼底——这些耄耋老人都是60年前在这里登陆的老兵。他们的很多战友长眠在这里,他们自己也曾经准备把血洒在奥马哈海滩上。今天他们之所以故地重游,就是为了接受欢呼,享受荣耀。希拉克总统在一个礼宾官的陪同下,再次向他们授予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然后致辞说,法国和欧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老兵此时此刻都在想些什么?我不得而知。曾经拍摄了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好莱坞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纪念仪式后引用父亲当年的一句话形容这些健在老兵的心境:“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老兵们可以放心了,他们不仅没有被遗忘,在这一刻还成了全世界注目的中心。60年前的“D—day”,当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上滩头的时候,可能没有想过会有今天,但有了今天,他们当年的牺牲,便全都得到了补偿。

诺曼底的庆典也吸引了万里之外的中国人的目光,有的媒体开始寻找参加过登陆作战的中国人。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在诺曼底战斗过的中国人固然值得给予最大的关注,但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老兵,是不是也应该受到我们同样的关注呢?那些在卢沟桥、平型关、台儿庄以及在八年漫长的战争中,所有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过的老兵,他们都在哪里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选一个适当的日子,比如“七七卢沟桥事变纪念日”“八一五日本投降纪念日”或者“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让他们胸前挂满勋章,接受我们的欢呼和敬意,然后庄严地告诉他们:中国和亚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老兵们已经不多了,而且还在不停地凋零。抗战爆发时20岁的老兵,今年就应该是87岁高龄了;抗战胜利时20岁的老兵,今年也应该是79岁高龄了。一位接受了“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的美国老兵霍斯勒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明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我希望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隆重的庆典,能够听到有人对他们说“我们永远感激”,能够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听到他们欣慰地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新民晚报2004年7月8日)

[注] 本文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1.开头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就整篇文章而言,又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本文深受评委们的青睐而荣获一等奖。请结合新闻主题和写法谈谈其获奖的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