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我与地坛》节选文字,完成小题(10分)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1.“我”原来就知道“母亲已经不在了”,为什么后来又“才……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3分)
2.母亲为什么“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3分)
3.“我”为什么明明看见母亲还没有找到自己却决意不喊她,让母亲继续着急地悄悄找下去?作者说自己也不知道,你能分析出来吗?(4分)
2012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4分)
|
国 家 |
军人死亡数 |
平民死亡数 |
国 家 |
军人死亡数 |
平民死亡数 |
|
中 国 |
28,000,000 |
30,000,000 |
日 本 |
1,850,000 |
672,000 |
|
苏 联 |
13,700,000 |
13,000,000 |
德 国 |
3,500,000 |
1,600,000 |
|
南斯拉夫 |
300,000 |
1,200,000 |
意大利 |
77,500 |
153,000 |
(1)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① ②
(2)看了上表,你想说些什么,写出你最想说的两句话。
① ②
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4分)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的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 ,
;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 , ;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最佳的一项是( )
A.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D.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下列诗句朗诵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始于唐,盛于宋。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B.《六国论》和《过秦论》的“论”都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
C.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赋体佳作,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D.《阿房官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