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赵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 间 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敌城北门,美慷慨自陈, 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侯。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才,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 既 破金明诸寨,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 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 ”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 薄 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兵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寨,遂至郭北平,夜斗不解。美率众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骆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退。迁文思使,徙 知 保安军。

元昊大入,据承平寨。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賫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我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

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战,平族帐二百,焚二十一,招种落内附者十一族,复城堡甚多。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麾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资。

注:①族帐:我国少数民族聚族而居所设的帐幕,也指部族。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走归京师间:中间

B.德明部落平凉方渠,寇:占领

C.其众数万金明薄:以……为簿,轻视

D.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去。引:退却

2.下面的句子中全都表现周美“用兵谋略”的一组是(    )(3分)

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②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③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④益张旗帜,四面大噪⑤遂募兵筑万安城。⑥美独 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

A.③④⑥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周美在赵保吉反叛时,不顾家人,投奔朝廷,受到皇帝的赏识,经常让他在宫中护卫自己。

B.德明部落反叛时,周美作战勇敢,消灭敌人众多,升迁作了天武都虞侯,并且受到经略使夏竦的举荐。

C.元昊进攻大宋,周美为种世衡出主意,种世衡不听,结果周美打了胜仗,种世衡却劳师而无功。

D.周美对部下很好,所得赏赐多分给了部下,在他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4.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5分)

译文                                                                      

(2)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5分)

译文                                                                      

 

1.D 2.A 3.B 4.(1)我愿意借助(带领)几个骑兵把契丹将领俘虏送到皇帝面前,皇帝认为他很勇敢,常让他在宫中负责保卫工作。 (2)金明正处在边疆要道,是我们的屏障,现在不赶快修缮好,我们又将要失掉它。 【解析】 1.试题分析:D.(A.间:从小路;B.寇:侵犯;C.薄:接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就是依照道所体现的自然无为的原则和无为的行为方式治国平天下。它是一种高超的政治智慧。"无为而治"主要包括清静之治、自然之治、柔弱之治和爱民之治。它的基本理念主要是要把握好政府行为的性质和程度,尽量减损不必要、不适当的政府干预。政府的主要职能应是为民众自化自成与社会自然和谐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条件。这种治国方略也就是依道治国。

老子的无为而治或依道治国方略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把道作为治国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老子说,要"以道莅天下",要"执大象",要"执‘一’以为天下式";二是要以人为本:"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三是客观公正,一视同仁:对于社会上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老子的主张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要像"天之道"那样"损有余而补不足";四是严格遵循自然无为的原则:"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是以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几个要点集中体现在老子的一句话上,这就是"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郭店简本《老子》)。联系上下文,可知此句中的"万物"主要是指万民,句中的"为"字有两个涵义:一是违逆广大民众的自然本性和愿望要求而强行宰制,二是对万民不是引导和辅助,而是包办代替。

综合分析老子关于依道治国的思想,可知老子的依道治国与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具有显著的区别:一是层次不同。依道治国所涉及的是国家的发展方向等全局性问题,而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所涉及的则是国家治理的具体问题,因而依道治国可以决定或影响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方向和性质;二是目标和目的不同。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是在国家基本制度的既定框架内,使广大民众循规蹈矩,从而使政权巩固,社会安定,而老子的依道治国则是要使广大民众摆脱被任意宰制的地位,实现个人的自由、自为和社会的相对自治;三是由此体现出来的治国方法不同。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是以统治者为中心的自上而下的有为性治理,而老子的依道治国则是强调以民众为中心、政府只起辅助作用的无为性治理,政府的作用主要是积极创造条件让民众实现自化、自正、自富、自朴。

老子的依道治国与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虽然有着原则的不同,但我们不能由此就认为老子反对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反,我们从其强调以道修身来看,他是赞同以德治国的;从其强调对那些"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来看,老子也是赞同以法治国的。不过,他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方略是依据于"道"的,是与依道治国方略有机结合的。

依道治国的方略在汉初和唐初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出现了史称"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国泰民安局面。不过,汉初和唐初的"依道治国"只是在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精兵简政等方面采取了某些措施而已,与老子的依道治国所需要的政治基础和确定的目标相距甚远。

老子关于无为而治的理念,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批判地汲取其思想精华,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使其成为富有时代精神的政治理念。

1.下列关于“无为而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一种治国理念,它原则上不同于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是一种体现着高超政治智慧的治国方略。

B.“无为而治”也就是“依道治国”,它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是“道”,这里的“道”体现着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认识,遵循着“自然无为”的原则。

C.“无为而治”主要包括清静之治、自然之治、柔弱之治和爱民之治,归结为一点就是:尊重自然规律和百姓的自然本性,无为而无不为。

D.“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要求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民众自化自成与社会自然和谐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条件,政府不干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要求尊重客观规律,即依天道治国;同时还强调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且强调了客观公正的理念。

B.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体现了朴素的民本思想。它以人为本,想百姓之所想;对待百姓一视同仁,对于不公正现象,主张顺其自然。

C.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要求统治者守道、无为、好静、无事。为政者自身纯正清净,百姓自然正直,为政者自身无欲,百姓自然朴素。

D.“无为而治”中的“无为”有两个含义:一是顺应广大民众的自然本性及愿望,不强制;二是依道对百姓加以引导和辅助,不能横加干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依道治国决定或影响着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方向和性质,因为依道治国涉及的是国家全局性问题,而后两者涉及的则是国家治理的具体问题。

B.依道治国的目的是实现百姓个人的自由、自为和社会的相对自治,而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目的则是要求百姓遵从既定的规矩,从而稳固政权。

C.依道治国的治国方法是以民众为中心、政府只起辅助作用的无为性治理,而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则是以统治者为中心,自上而下的有为性治理。

D.历史实践证明,老子无为而治的方略,可以取得民富国安的大好局面,因此我们当前的政府,也应逐步由以德治国、依法治国,过渡到依道治国。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400年前,某国国王打算编纂一部巨著《各时代智慧录》,一年后书编好了,国王嫌内容太驳杂繁冗,多次要求浓缩。最后竟浓缩成为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王很满意,认为这是各时代的智慧的结晶 ,懂得这一点,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

你也有这方面的经历和同样的感悟吗?请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展开联想与想像,仿照下面的例句,从“赶、您、达、恩”中任选两个汉字,联系人生写两个句子。(4分)

例句:众:喜欢坐轿的“人”,哪一个不是“人”抬“人”而被抬起来的。

伐:好动干“戈”的“人”,也必然常挨别人的攻打。

(1)——-——————。

(2)—————————。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2分)

在足协杯决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实德俱乐部老总林乐丰不满裁判执法,大骂裁判为混蛋。这种公开指责裁判的行为是规则所不允许的,他却明知故犯,遭到禁赛1年、罚款2万元的处罚。

这种结局用成语来说叫————,用俗语来说叫——————————。

 

查看答案

大学毕业生王晓明想到一所中学应聘,得知这所学校的校长曾是自己父亲的学生,于是就写了封求职信寄给校长。下面是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欣闻您曾是令尊的高足,故冒昧打扰,请您在百忙中抽点时间,看完我这封求职信以及随信惠寄的个人简历。到敝校求职,是我长久以来的夙愿。我想我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将在工作中回报您以惊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