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故居在...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故居在众目癸癸之下被开发商拆除了。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中国的古建筑已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B.几千年来,女子们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她们的惠质兰心,即使像花木兰这样有男儿气魄的女孩也多是心灵手巧的女红高手。

C.现实版蜗居“犀利爷”,头戴一顶皮革鸭嘴帽,帽檐下露出少许灰白头发和一双犀利的眼睛,脸上布满了黑黢黢的污垢,精神却很攫铄。

D.提起清香,首先想到书香,一帙在握,再在桌上点起一炷袅袅娜娜的香,便会让人神清气爽,尘念皆无。

 

D 【解析】 试题分析:D (A众目睽睽 B蕙质兰心 C矍铄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biān)蝠(yū)回(tiáo)研人影憧chōng

B.压(zhòu)(yú)其(xù)牧(jiā)道欢迎

C.游(yì)(qián)客(zhóu)娌贺岁(piàn)

D.入(liàn)(bēng)脸细胞(gān)一(liǔ)头发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小题。(5分)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1.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2.孔子既强调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又说“其争也君子”,前后是否矛盾?请谈谈你对孔子“争”与“不争”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凋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

【注】①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②摹(běng)茸:草木茂密貌。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竹心空,空以道体:实践

B.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险一致者夷:平地

C.始于长安求居处假:借

D.亦欲以于今之用贤者云闻:使……听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思善建不拔者河内凶,移其民于河东

B.由是筐篚者斩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C.居易惜尝经长者之手古今一体,安在不辱也

D.书于亭之壁,贻其后之居斯者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门见山,用“竹似贤”统领全文,咏物托意,理趣盎然。

B.第一段连用四个排比,从 竹之“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四个方面启发君子之“思”,气势磅礴;以竹喻君子,物我之情交融。

C.第二段记叙了作者惜竹被严重破坏到精心疗治病竹的经过,为下文阐述“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张本。

D.文章末段,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从而揭示了文章希望统治者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写法上具有托兴幽远、寄慨遥深的特点。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竹 植 物 也 于 人 何 有 哉 以 其 有 似 于 贤 而 人 爱 惜 之 封 植 之 况 其真 贤 者 乎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4分)

(2)见贱俗人之口,剪弃若是,本性犹存。(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乡下的秋天

汪红琼

当太阳在豆荚里结籽的时候,秋光就像叶子一样薄了。

踩着阳光的经脉,一群打枣的小手在空中飞舞。成熟的枣儿不熟的童心,挺着几竿竹棍,把秋色摇落。那枣子,胖嘟嘟的,喜气洋洋地滚满一地,那欢声笑语,轻快明亮,像鸟叫一样直啄我心。我扔下手中的赶鸡篙说,妈,我不给你赶鸡了,我想去玩。妈说不行,这几天的日头一溜就没得了,谷不晒干怎能卖钱给你买花衣服穿。我说我管你呢,你把谷晒这里让鸡随便吃得了,反正我今天不帮你赶鸡了。妈不多和我理论,拿耙子围着禾场把谷划拉一圈后说,给你两角钱买东西吃,你再帮我赶一天鸡,好不?望着她手中的钱,我站在那里磨蹭许久,又默默地接过来。但心中,恨透了那些鸡们,扬起竹竿就是一阵猛追紧打,直到满天鸡飞叫,落下一地毛才住手。麻雀已经啾儿啾儿地向禾场洒下了一片激越的叫声。

空气里流淌着秋天咝咝的声音。我孤单地坐在半块砖头上,看树上的秋虫怎样发出最后的喘息,看远处人们起伏不断的身影。秋空明净而辽远,我小小的心灵已经衰草离离。那个肩头飘扬着彩色气球的货郎怎还不来?我捏着两角钱,捏着一把汗,心里咚咚不停地拨着妈教给我的小算盘:五分钱一根的管子糖,两角钱可以买四根,等货郎来了一定要他卖五根,万一他不肯,就不买他的了。妈每次给我钱的时候,都这样叮嘱我、教导我。直到如今,每当我去买东西和人家砍不下价来时,总忘不了迸一句“我不买你的了”。

我很小气,像我妈。奶奶在世的时候,这样说过,为了篱边桔树上那挂满枝头的桔子。奶奶刚伸手去摘的时候,我喝住了:“不给你吃,你去吃鸡屎。”秋风顺着篱笆根溜过,把零落的柴屑吹得像小动物一样走动。妈在屋里一边把反复翻晒过的谷物归仓,一边传出尖叫来唤我:“叫老婆子来背她的口粮!”老婆子就是奶奶,是妈对奶奶的称呼。妈每年秋天给奶奶口粮时,总要数落,说我和哥哥小的时候,老婆子不肯抱我们,经常睁着一双大眼看我们坐在地上摸鸡屎吃。老婆子现在老了,动不得了,每年却还要吃她几百斤粮食。妈对老婆子感到无可奈何,我也跟着不喜欢,虽然我早已忘记了鸡屎的味道。

我去喊奶奶,弓着小脚背,在屋门前凸凹不平的路上,在铺着柴草的禾场上,上下乱蹦,像一只误入歧途的蚂蚱。透过淡淡的暮霭,我看到了那一面熟悉的土坯墙,还有那从墙上浸透过来迎接我的微弱的灯光。我喊奶奶,奶奶颤动着小脚颠出她的小屋,孑立的身影像一根衰草在摇晃。我说奶奶我妈让你去背你的口粮,奶奶的老脸便笑开了,深褐色的老人斑仿佛枯叶牵着枯叶在地上走,那一棵棵在秋风中无力摇动的白发,使我牢牢地记住了秋天的暮霭,那幽蓝的林梢是怎样地降下了奶奶一生的大幕。

天空高了又高,日子凉了又凉。凉凉的月光,一下子泻下来,小小的村庄,就淹没在月色里了。草丛里的蟋蟀合唱团,唱的还是往年的那首老歌,和我的童年一起,被田野上刮过的一阵风吹着,轻盈、悠忽而散漫。

1.简析第二段中的“儿童打枣”场景描写的作用。(3分)

2.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3分)

①我捏着两角钱,捏着一把汗

②还有那从墙上浸透过来迎接我的微弱的灯光

3.赏析文章划线的段落。(4分)

4.“妈妈”和“奶奶”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她们的关系又很耐人寻味,试作分析。(5分)

5.有人说将本文的标题改为“乡村的秋天”味道就变了,试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篇文章标题和主题的理解。(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