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是第四首。

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图景?(6分)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1.运用了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2分)。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栏畔柳条尽日斜拂于春风中(总写)(2分),作者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2分)。 2.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意象即诗中的人、景、物。诗歌中要概括图景必须概括图景的特点。诗歌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要与情感联系起来。这几点就是解答这类题的依据。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1.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愿枉车骑之拜访

B.公子侯生坐上坐延请

C.乃客就车辞别

D.遍宾客赞扬

2.下列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3.下列都是从侧面烘托信陵君“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3分)

①公子执辔愈恭

②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③从骑皆窃骂侯生

④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

⑤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⑥巿人皆观公子执辔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

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汉代司马迁《史记》首篇《五帝本纪》,记载了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时期的历史。对这样一个时期,学术界或称为五帝时代,或称为传说时代、英雄时代、酋邦时代等。《五帝本纪》所记载的是信史还是传说?如何看待五帝时期的历史记载?这成为长期以来中外学者争论的焦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巍说,有关文献上对中国历史的记载浩若烟海,但互相抵触的情况不少,让人莫衷一是,特别是五帝时代的文献记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20世纪初疑古派出现,他们从疑古书开始疑古史,对史书记载的真实性发生怀疑,最大的贡献在于开始打破数千年来有关史书的神话,极大地解放了思想,人们可以对历史进行重新审视,但问题出在疑过了头,对春秋战国之前尤其是商代之前的历史全盘否定。

上个世纪20年代以后,考古学应运而生,人们开始动手动脚寻找历史。80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丰硕成果,新的考古材料对西周之前乃至夏王朝的历史,有了一个轮廓性的记录。同时,人们也认识到,《史记》上有关五帝时代的记载,绝不完全是杜撰,其中有历史的影子,传递着历史的信息。

从二十多年前夏鼐先生最早提出文明起源课题以来,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持续性热点。“九五”期间展开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完成了夏商和西周时期的年表,开创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者联合攻关共同解决一个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问题的先例,为研究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奠定了年代的框架。

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以后,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中心、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等为主体,国内许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并启动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虑到探源工程的复杂性,牵扯面之广,头绪之多,远比断代工程复杂,“十五”期间在中原地区进行了“预研究”和第一阶段研究,为“十一五”全面开展探源工程提出可行性报告和实施方案。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解决古老的、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怎样起源形成和发展的问题。”王巍说,这里有几个层面,首先是文明起源和形成发展的概念,所谓文明起源就是社会从一个平等简单的结构走向复杂的、有等级的结构(阶级、国家的产生)的变化。其次,文明的形成以国家的出现为标准。国家是文明社会形成的标志。但是国家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不是某一天突然形成的,国家出现后还在不停地发展变化。所以我们叫“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研究”,夏商西周都在这个范围之内。

1.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一概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北京四中网校

A.是研究中华文明如何起源形成和发展问题的一项探索工程。

B.是研究中华文明为何延续几千年的一项探索工程。

C.是探索中华民族从一个平等简单结构走向复杂的、有等级的结构的变化的奥秘的工程。

D.是为研究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奠定年代框架的系统工程。

2.下列表述中,不属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的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一些中外学者对五帝时期的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

B.中国文献中对中国历史的记载存在不少互相抵触的情况。

C.20世纪初疑古派对春秋战国之前尤其是商之前的历史全盘否定。

D.上世纪20年代后,中国考古学应运而生,且取得丰硕成果。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多家机构联合攻关,众多知名学者共同参与同一项目,这在中外文明探索史上尚无先例。

B.学术界所称的传说时代、英雄时代就是特指中国的五帝时代,这一点目前尚无争议。

C.鉴于探源工程的复杂性,尽管有多种力量合作,但是“十一五”期间的研究工作还是会遇到相当的困难。

D.国家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国家形成后还在不停的发展变化,所以,文明社会形成的标志也不可能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的确,“我”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之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我”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关乎人生的成败。

请以“读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自拟标题,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

 

查看答案

校学生会和团委将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举办一次以“母爱颂”为主题的诗文朗诵会,邀请你做主持人,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本次诗文朗诵会写一段开场白。要求:感情热烈,语言流畅,富有文采。不少于60字,至少用一种修辞格。(5分)

 

查看答案

鲁迅、徐志摩、艾青、巴金、司马迁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作家或诗人,请你仿照例句,为其中一位写一段话,表现他们在文学上的重要成就和意义。要求语言流畅,有一定的文采,字数不少于40字。(4分)

示例:汤显祖  一部《牡丹亭》,一首青春的乐章,一曲真情的颂歌。你彰显人性,反对束缚;你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曲作家,美的守护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