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②道,导,引导。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焉造:到……去

B.行为道却:退

C.所荆轲可使也善:交好,友善

D.愿足下急太子过:超过

2.下列各项中的句子依次表现太子“礼贤下士”,田光是“节烈侠士”的一项是(   )

A.①太子丹患之②欲自杀以激荆轲

B.①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遂自刭而死

C.①太子避席而请曰②偻行见荆轲

D.①太子送之至门②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B.鞠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鞠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

D.田光自杀不全是因为太子的叮嘱——“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译文:                                                                        

②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3分)

译文:                                                                        

 

1.D 2.B 3.A 4.(1)既想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边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燕太子丹眼看秦国将要消灭六国,军队已经临近易水,担心灾祸就要到来,为这件事很是忧虑。 【解析】 1. 试题分析:过,拜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文实词语境义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4分)

2.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抒情方式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在雨的哀曲里,            ,                 。(戴望舒《雨巷》)

3.                        ,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再别康桥》)

4.        ,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   ________。(鲁迅《自嘲》)

6.真的猛士,________ 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________   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每空1分)

鲁迅先生在4月里,曾经好了一点儿,有一天下楼去赴一个约会,把衣裳穿得整整齐齐,手下夹着黑花包袱,戴起帽子来,出门就走。

许先生在楼下正陪客人,看鲁迅先生下来了,赶快说:

“走不得吧,还是坐车子去吧。”

鲁迅先生说:“不要紧,走得动的。”

许先生再加以劝说,又去拿零钱给鲁迅先生带着。

鲁迅先生说不要不要,坚决地就走了。

“鲁迅先生的脾气很刚强。”

许先生无可奈何的,只说了这一句。

鲁迅先生晚上回来,热度增高了。

鲁迅先生说:

“坐车子实在麻烦,没有几步路,一走就到。还有,好久不出去,愿意走走……动一动就出毛病……还是动不得……”

病压服着鲁迅先生又躺下了。

7月里,鲁迅先生又好些。

药每天吃,记温度的表格照例每天好几次在那里画,老医生还是照常地来,说鲁迅先生就要好起来了,说肺部的菌已停止了一大半,肋膜也好了。

客人来差不多都要到楼上来拜望拜望,鲁迅先生带着久病初愈的心情,又谈起话来,披了一张毛巾坐在躺椅上,纸烟又拿在手里了,又谈翻译,又谈某刊物。

一个月没有上楼去,忽然上楼还有些心不安,我一进卧室的门,觉得站也没地方站,坐也不知坐在哪里。

许先生让我吃茶,我就倚着桌子边站着,好像没有看见那茶杯似的。

鲁迅先生大概看出我的不安来了,便说:

“人瘦了,这样瘦是不成的,要多吃点儿。”

鲁迅先生又在说玩笑话了。

“多吃就胖了,那么周先生为什么不多吃点儿?”

鲁迅先生听了这话就笑了,笑声是明朗的。

从七月以后鲁迅先生一天天地好起来了,牛奶、鸡汤之类,为了医生所嘱也隔三差五地吃着,人虽是瘦了,但精神是好的。

鲁迅先生说自己的体质是好的,若差一点儿的,就让病打倒了。

这一次鲁迅先生保持了很长的时间,没有下楼更没有到外边去过。

在病中,鲁迅先生不看报,不看书,只是安静地躺着。但有一张小画是鲁迅先生放在床边上不断看着的。

那张画,鲁迅先生未生病时,和许多画一道拿给大家看过的,小得和纸烟包里抽出来的那画片差不多。那上边画着一个穿大长裙子飞散着头发的女人在大风里边跑,在她旁边的地面上还有小小的红玫瑰花的花朵。

记得是一张苏联某画家着色的木刻。

鲁迅先生有很多画,为什么只选了这张放在枕边?

许先生告诉我的,她也不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常常看这小画。

有人来问他这样那样的,他说:

“你们自己学着做,若没有我呢!”

这一次鲁迅先生好了。

还有一样不同的,觉得做事要多做……

鲁迅先生以为自己好了,别人也以为鲁迅先生好了。

准备冬天要庆祝鲁迅先生工作30年。

又过了三个月。

1936年10月17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17日,一夜未眠。

18日,终日喘着。

19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在这一部分选段中,作家萧红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的思想家鲁迅,如鲁迅先生看出萧红的不安,同她开玩笑,展现了鲁迅的           ;对萧红一个月没有到自己这里来,毫不介意,体现了鲁迅           ;叙写鲁迅忍受病痛的折磨,表现了鲁迅的           ;写鲁迅临死前屡屡深情地关注木刻画,体现了他           的精神品质。(四空答案字数合计不超出2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陈毅元帅为鲁迅先生逝世十四周年撰写的一副对联。上下联各抽出了部分句子并打乱了顺序,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入横线处。(6分,每空一分)

上联:要打叭儿落水狗,             ,懂得进退攻守,              

下联:                                                   

①敢于嬉笑怒骂  ②一生最恨帮闲  ③岂仅文坛闯将 

④莫做空头文学家 ⑤临死也不宽恕  ⑥不愧思想权威

 

查看答案

从造字法角度看,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目、采、衣”是独体字

B.“休、晶、江、火”是合体字

C.“材、攻、芳、旗”是形声字

D.“炙、射、步、月”是会意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