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简答题(5分)(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

简答题(5分)(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宝玉便伸手先将“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橱门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红楼梦》第五回)

这说的是哪一位女子?她的“灵巧”最突出表现在哪件事上?她最终是什么结局?

2.王熙凤生病,王夫人委托探春等人代行管家之责。在此期间,探春因为什么事与赵姨娘发生争执?后来又推行了哪些“兴利除弊”之事?请简述。 

答:

 

1.晴雯(1分)宝玉的雀金裘被烧了一个洞,晴雯在病中连夜织补,将雀金裘补得不露痕迹。(2分)晴雯因在抄检大观园时顶撞了王善保家的,被毁谤而逐出贾府,病死在兄长家。(2分)(5分) 2.①赵姨娘的兄弟去世,探春依照往例赏银,②引发赵姨娘的不满,因此发生争执。③探春取消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费用,④免去了每个姑娘每月的头油脂粉费,⑤将大观园里的田地、苗圃、花木等包给专人管理。(一点1分)(5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晴雯是很有特点的奴仆,她自尊、自重,她身为奴才但绝无奴性,她顶撞宝玉,绝不向王夫人低头,所以最终被逐而凄然死去。曹雪芹给她的判词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晴雯撕扇、晴雯补裘、晴雯的悲惨结局,都体现了她的这些特点。 2. 试题分析:探春管家,探春改革都是《红楼梦》中很著名的情节,其中探春顶撞赵姨娘的情节最能体现探春作为封建家族大小姐的身份。她的那一句“她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充分体现了她潜意识里浓厚的主子情节,以及因自己为庶出因自卑而生的强烈自尊。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黛玉刚进贾府时宝玉对她的印象是“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B.薛宝钗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她一有机会就要劝贾宝玉学些应酬世务,讲些仕途经济,使宝玉越发反感,虽和宝玉结婚,却做了封建主义的牺牲品。

C.《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探春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D.《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中的情小妹是尤三姐,冷二郎是柳湘莲。

E.宝玉看到蔷薇架下龄官在地上划“蔷”字产生恻隐之心;下起雨来,宝玉淋雨回家,众人不知是宝玉不给开门。宝玉生气,冒失地踢了前来开门的袭人一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2分)

答: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

 

查看答案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勃年未及冠,应幽素举及第。乾封初,诣阙上《宸游东岳颂》。时东都造乾元殿,又上《乾元殿颂》。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其后崔融、李峤、张说俱重四杰之文。崔融曰:“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固非常流所及。炯与照邻可以企之,盈川之言信矣!”说曰:“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也。”              (选自《旧唐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勃年未及       冠:古代的一种礼仪

B.勃往交趾父         省:探望

C.勃左迁交趾令坐:因为

D.‘耻居王后’,然      信:相信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勃“浮躁浅露”的一组是(      ) (3分)

①诣阙上《宸游东岳颂》

②勃戏为《檄英王鸡文》

③勃恃才傲物

④乃杀达以塞口

⑤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

B.裴行俭认为王勃能善终就是幸运,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三人必当显赫富贵,职位应该会达到长官之首。

C.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时“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D.从崔融、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四杰”的排序并非公允,杨炯的文采不逊于王勃。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3分)

译文:

②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3分)

译文: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7分)

1.三径就荒,                   

2.寓形宇内复几时?                    

3.依南窗以寄傲,                    。

4.渔舟唱晚,                   

5.                 ,穷岛屿之萦回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7.                    ,报养刘之日短也。

 

查看答案

写作(3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庄子主张知其不可而不为,隐于山水,隐于僻壤,独善其身,独安其身;孔子却要知其不可而为之,碰壁碰得头破血流或四处流亡无家可归,可还是意气风发不改初衷,只顾向前。你对庄子和孔子的人生态度是如何理解的。请以“知其不可而安之”或“知其不可而为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