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饥馑秕糠无得而逾不越樽俎 B.瞻前...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饥馑秕糠无得而逾不越樽俎

B.瞻前弘道舍瑟而做千乘之国

C.颠沛枯稿克几复礼不堪其忧

D.畎亩恻隐欲速不达杀身成人

 

A 【解析】 试题分析:B“做”应为“作”;  C项,“枯”应为“槁”;“几”应为“己”;  D项,“人”应为“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规范字形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然(wǔ)蓧(hè)之(shěng)而不辍(yǒu)

B.哭(tòng)教(huì)无(dí)曲而枕(gōng)

C.朝(guàn)羽(máo)睊(juàn)不不发(fěi)

D.气(lěi)之(zhuó)者(gǔ)赫千里(dà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浙大保姆”——竺可桢

张 伟

①1936年4月7日,竺可桢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着——晨雷雨。上午有雾。午有雷。下午四点见阳光。晚又雨。玉兰盛开,杏花落,寓中白樱花开。

②到浙大当校长,竺可桢开始并不愿意。一则他放不下气象研究所的工作;二则大学校长事务繁杂,又要同官场打交道,必将影响自己对地理、气象、物候的研究。但他实在不忍心浙大在动乱中走向衰落,于是毅然决定临危受命。这被视为他人生路上一次意外的拐弯,而且“一出手,就如此漂亮”。

③这位校长,身材瘦削,举止优雅,戴一副圆圆的眼镜,看上去有点像苦行僧。但他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温厚光辉”的。

④教授费巩,极有才子气,一度对竺可桢表示不满,开教务会时,曾当面冷嘲热讽:“我们的竺校长是学气象的,只会看天,不会看人。”竺可桢却微笑不语。后来,竺可桢不顾“只有党员才能担任训导长”的规定,认定费巩“资格极好,于学问、道德、才能为学生钦仰而能教课”,照样请他做训导长。物理学家束星北,很有侠气,却脾气暴躁。浙江大学因战争西迁,他对竺可桢不满,于是一路跟在这位校长后面,说其种种不是,竺可桢也总是一笑而过。后人回忆,竺可桢虽然并不欣赏束星北的作风,与他私交不深,却力排众议,将他聘为教授,并经常为保护这位有才华的教授而费尽周折。

⑤这名校长,曾在除夕夜,全家吃发霉的米,却把自己的工资分给教员们。难怪当时的数学教授苏步青,提到竺可桢时总反复念叨:“他真是把教授当宝贝儿,当宝贝儿啊。”

⑥他认为,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培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地培植出来博学敦行的学者。”结果,竺可桢手下,有一批“听听名字就令人神往”的教授:王季梁、胡刚复、梅光迪、张其昀、束星北、张荫麟、苏步青、贝时璋……这些人大多性格独特,却都对竺可桢十分佩服。

⑦有人在评价竺可桢时说:“他的品德一如他老家绍兴的白墙黑瓦,一派日月山川般的磊落明净。”他的一名学生年迈时接受记者采访,有些陶醉地回忆竺可桢:“老校长的话好似杏花疏影里响起的笛声,那样嘹亮与悠扬,将日月星辰都打开了。

⑧当时时局动荡,学校内有各种政治力量。竺可桢坚持学术独立、教育独立,总是力排政治干扰,维护学术和教育的尊严,“以自己的人格、理想和才干为浙大营造了相对安定的学术、教育氛围”。

⑨他反对学生参加任何党派之争,也不主张各种政治派别在学校活动。他对左派学生组织的“学潮”十分反感,多次公开表示反对,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读书,告诫学生必须有“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虑、不肯盲从”的习惯。不过,有一次,学生不顾学校阻拦,冲上街头游行。面对荷枪实弹的军警,竺可桢举起小旗,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虽然他不赞成学生的行为,但“既然年轻人上了街,我就要保护他们的安全”。一旦有学生被捕,他总是极力营救,一定要到狱中看望他们;如果学生受审,他也一定要到庭旁听。

⑩1949年3月6日,竺可桢60岁时,浙江大学的学生送来锦旗,上写:“浙大保姆”。

(有删改)

1.第①段为什么要写竺可桢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当天的日记内容?(4分)

2.文中的费巩和束星北有何共同特点?文中写这两个人的目的是什么?(4分)

3.请解释第⑦段中“老校长的话好似杏花疏影里响起的笛声,那样嘹亮与悠扬,将日月星辰都打开了”在文中的含意。(5分)

4.竺可桢“反对学生参加任何党派之争,也不主张各种政治派别在学校活动”,你对此怎样看待?(5分)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2.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3.寡助之至,________;多助之至,先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4.________,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________。(《老子》)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6.富贵不能淫,______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5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渡桑乾   刘 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请从体裁和内容上说说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2分)

2.文章开篇如惊鸿,一瞥已是惊天地。请你简要赏析这两首诗的开端诗句。(4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庖丁为文惠王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枝经肯綮之末未尝微碍,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注】①砉然:骨肉相离的声音。②硎:磨刀石。

(选自《庄子·养生主》)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乃中《经首》之 会:韵律,节奏。

B.臣之所好者道也,乎技矣进:进入。

C.刀刃若新于硎发:生,出,引申为“磨”。

D.刀而藏之善:擦拭,揩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庖丁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2分)

①合于《桑林》之舞    ②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③牛不知其死也       ④未尝见全牛也

⑤所见无非全牛者      ⑥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庄子这个寓言于后世形成了如下成语: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切中肯綮、目无全牛等。

B.屠宰一头牛无疑是很复杂的,庖丁为什么屠宰起来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其原因就是庖丁熟练地掌握了牛的大小。

C.这个故事是说做事不仅要掌握客观规律,还要保持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懂得运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方能运用自如。

D.寓言中庄子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顺应环境,回避矛盾,就能保住性命,养护精神。这也就是文章最后文惠君得到的一种养生之道。

4.把文言选段中划线句以及《先秦诸子选读》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分)

(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2分)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2分)

(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