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5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渡桑乾 刘 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请从体裁和内容上说说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2分)
2.文章开篇如惊鸿,一瞥已是惊天地。请你简要赏析这两首诗的开端诗句。(4分)
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庖丁为文惠王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①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枝经肯綮之末未尝微碍,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②。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注】①砉然:骨肉相离的声音。②硎:磨刀石。
(选自《庄子·养生主》)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乃中《经首》之会 会:韵律,节奏。
B.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进:进入。
C.刀刃若新发于硎发:生,出,引申为“磨”。
D.善刀而藏之善:擦拭,揩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庖丁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2分)
①合于《桑林》之舞 ②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③牛不知其死也 ④未尝见全牛也
⑤所见无非全牛者 ⑥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庄子这个寓言于后世形成了如下成语: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切中肯綮、目无全牛等。
B.屠宰一头牛无疑是很复杂的,庖丁为什么屠宰起来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其原因就是庖丁熟练地掌握了牛的大小。
C.这个故事是说做事不仅要掌握客观规律,还要保持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懂得运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方能运用自如。
D.寓言中庄子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顺应环境,回避矛盾,就能保住性命,养护精神。这也就是文章最后文惠君得到的一种养生之道。
4.把文言选段中划线句以及《先秦诸子选读》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分)
(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2分)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2分)
(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2分)
嗅梅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不同的人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不同的感受。请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不少于800字。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 ,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长亭送别》)
3.《诗》三百篇, 。(《报任安书》)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报任安书》)
6.惨象,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记念刘和珍君》)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迨:等到
B.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周:周围
C.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D.某所,而母立于兹而:你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B.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故为之文以志
C.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A.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B.而刘夙婴疾病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 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慨的一种文体。
B.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抒发了人亡物在的感慨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
C.第二段中,作者用平实、朴素和淡雅的笔触,略加渲染,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自然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悲喜之情。
D.归有光的散文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感情抒发真切自然,所以,用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话说,其文“不事雕琢而自然有风味”。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2)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3)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