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庖丁为文惠王解牛,手之所触,肩...

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庖丁为文惠王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枝经肯綮之末未尝微碍,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注】①砉然:骨肉相离的声音。②硎:磨刀石。

(选自《庄子·养生主》)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乃中《经首》之 会:韵律,节奏。

B.臣之所好者道也,乎技矣进:进入。

C.刀刃若新于硎发:生,出,引申为“磨”。

D.刀而藏之善:擦拭,揩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庖丁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2分)

①合于《桑林》之舞    ②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③牛不知其死也       ④未尝见全牛也

⑤所见无非全牛者      ⑥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庄子这个寓言于后世形成了如下成语: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切中肯綮、目无全牛等。

B.屠宰一头牛无疑是很复杂的,庖丁为什么屠宰起来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其原因就是庖丁熟练地掌握了牛的大小。

C.这个故事是说做事不仅要掌握客观规律,还要保持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懂得运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方能运用自如。

D.寓言中庄子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顺应环境,回避矛盾,就能保住性命,养护精神。这也就是文章最后文惠君得到的一种养生之道。

4.把文言选段中划线句以及《先秦诸子选读》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分)

(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2分)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2分)

(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2分)

 

1.B 2.D 3.B 4.(1)我只用心神来领会而不用眼睛去观看,器官的作用停止而只是心神在运用。 (2)好的厨子一年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去割筋肉;普通的厨子一个月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去砍骨头。 (3)不干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我看来就好像浮云。 (4)轻易向人许诺一定缺少诚信,把许多事情看得容易,一定会遭遇很多困难。 【解析】 1.试题分析:进,过,超过。 考点: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嗅梅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不同的人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不同的感受。请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            ,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长亭送别》)

3.《诗》三百篇,                   。(《报任安书》)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报任安书》)

6.惨象,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记念刘和珍君》)

 

查看答案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迨:等到

B.前辟四窗,垣墙庭。周:周围

C.后五年,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D.某所,母立于兹而:你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庭少卿视仆妻子何如哉

B.垣墙周庭,当南日故为之文

C.客逾庖宴,鸡栖于厅古者富贵名摩灭

D.久,能以足音辨人非独蜀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A.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B.而刘夙婴疾病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 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慨的一种文体。

B.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抒发了人亡物在的感慨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

C.第二段中,作者用平实、朴素和淡雅的笔触,略加渲染,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自然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悲喜之情。

D.归有光的散文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感情抒发真切自然,所以,用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话说,其文“不事雕琢而自然有风味”。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2)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3)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查看答案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张锐锋

①我来到一个古老的村庄,帝舜耕作过的地方。从早上开始,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一天的生活。

②鸡叫声是一天生活的起点。不到早上六点钟,鸡鸣响起,几千年来,这样的永不毁坏的大自然的钟表,精确无比。它总是将人的生活正点代入一个不朽的方程式,只是得出的答案日日常新。林一家人开始起床,林的老父亲年过古稀,照常起来做第一件事情:劈柴。锋利的斧头,在暗淡的天光里发出黑蓝的光。一个还未来得及被完全照亮的人的轮廓,用有点笨拙的姿势,预备一天的炊火之薪。斧头上下挥动,从高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过空间。这一动作,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劈木开裂,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

③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对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村庄的独特声息渐渐大了起来,那种类似于琴瑟的音乐之声,优雅,古老,节奏鲜明。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邻居们做各自的事情,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言的参与,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然而,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④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天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趁着这样的间隙,邻居开始盖房,林和妻儿前去帮工。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顺手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以便在冬天贮存。河边的大石头献出了自己的平面,供老人坐下。他眯起眼睛发呆地望着远方,他在想什么?我们谁也不可能猜到。也许他所想的仅仅是眼前的一片蓝,天边的蓝。

⑤天很快就黑了下来。一天的光阴就像几千年的光阴,简单而迅忽。林的一家人陆续回到家中,林对着墙壁上挂着的日历,沉思了好久,好像想起了什么,又好像忘掉了什么,总之,他犹豫了一会儿,然后用老茧坚硬的大手,粗暴地撕下了一页。用大大的黑体字标着阿拉伯数字的日历,和造币厂刚刚印制的崭新纸币一样,挺括,坚韧,在黑夜到来前的最后时刻闪着光,它用每一个唯一的日子作为自己的防伪标志,一个日子根本不会与另一个日子混淆,只是在撕下它的一瞬,发出嗤的一声,尖锐,迅疾,刺激,不容置疑。一天的终结,多少年的终结,嗤的一声嘶裂。

⑥晚饭后才开了灯,一盏15瓦的灯泡,将并不明亮的光射向每一个角落,人们的脸庞现出明暗的分界,夸张的塑像都坐在小板凳上,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屏幕,在一片雪花斑点里推出了清晰度很差的人影,繁忙喧嚣的城市场景,豪华汽车和别墅,高架公路和人行天桥……奢华的生活只露出冰山一角,已经足够让人震惊。对于林一家人来说,电视剧中讲述的不过是一个传说,一个神话,和远去的舜的故事几无区别,甚至他们更相信后者。

⑦这个古老村落里的人们,几千年来恪守自己的寂静生活,按部就班,连步履也是那样从容、谨慎、不慌不忙,完全符合自然的悠悠节奏。但是其中仍然藏着神奇,平凡比非凡可能更有价值,或者说,平凡乃是非凡的极限。

1.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4分)

                                                                              

                                                                              

2.如何理解文中画线部分的含意?(4分)

                                                                              

                                                                              

3.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4分)

                                                                              

                                                                              

4.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