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4分) 北京下岗工人廖丹因妻子患上尿毒症,花光...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4分)

北京下岗工人廖丹因妻子患上尿毒症,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为让妻子活下去,廖丹找人刻了医院公章,给妻子做了近4年的“免费”透析,涉嫌骗取医疗费17.2万余元。日前,廖某因诈骗罪受审,检方建议判处其有期徒刑3到10年。

据悉,廖丹夫妻靠打零工、拿低保维待生计,而妻子尿毒症“每月医药费就超过5000元”,但因“妻子不是北京户口,不能享受北京市民医保待遇”,而“让妻子回河北老家报销医疗费,身体也经不起来回折腾”,最后廖丹只能选择“自费透析”。

(1)请给这则新闻加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答:                                    

(2)选择一个角度,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30字)(2分)

答:                                            

 

(1)标题:下岗工人私刻公章救妻获刑 (2分) (2)(2分)例1:这是社会的悲剧,医疗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迫在眉睫。 例2: 医疗体制的建立,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 例3:“私刻公章救妻”,于情可以理解,于法不可接受。 例4: 检方建议判处廖丹徒刑,有失社会公义。 (角度:廖丹、医疗体制、司法部门) 【解析】 试题分析:概括新闻时,先看清新闻的结构,如果第一段是导语的,可以不用看后面,只要将第一段概括成一句话,而且要具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四要素。发表看法时要注意观点明确,不要含糊其辞。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 试题分析:本题解题步骤如下:①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②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③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④按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恰切表达,注意语言的连贯;⑤一句话新闻的答题要点:必须是一句话,一般应该具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四要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为填入横线的六个句子排序。(4分)

西亚是亚洲西部的简称,人们也把这一地区和埃及一起称为中东,       ,在近代史上,西亚是西方和东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①同时处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接地区②联结着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和里海五个重要水域,被称为“五海之地”③它是欧洲同广大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间的纽带。④古代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西亚,把我国的锦缎运到古罗马⑤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是通过西亚往返于北京和威尼斯之间⑥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亚,非,欧三洲之间交往的必经之途。

排序:                                                                    

 

查看答案

将下面四个短句转换为一个长句,要求不改变原意,可适当改变个别词语。

①美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因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②为什么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

③他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黑暗无知的时代。

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将只剩下娱乐和成功。

                                                                          

 

查看答案

醉意的境界

又被贬谪,临近不惑之年,命途却还如此多舛,这让欧阳修内心有些压抑不住的忧伤。在汴京的大殿前,他兀立良久,对着静默的雕梁玉砌,悲叹:此际一别,何时得还?

滁州在哪里?离汴京有多远?欧阳修不知道。此刻,溢满胸怀的落魄失意,正如潮水一般,一次次漫过。透过岁月依稀斑驳的影子,他看到了自己的身世浮沉。四岁时父亲亡故,是母亲用荻草秆在泥地上教他认字,才有了日后袍笏加身的荣耀,才有了“文章名冠天下”的美誉,然而,现在却又以言获罪。不是近“不惑”了吗?难道是自己越活越糊涂了?

心里还是很委屈,委屈到想大醉一场,不再醒来。人有时很奇怪,瘦削的肩头能扛起盛名与地位,却撑不起污名与委屈。忘记委屈,也许不难,不就有许多隐逸之士,或是亲近自然,或是沽酒买醉,忘却烦忧吗?就像陶潜,悠然饮于南山,还有阮籍.刘伶,常于竹林下,酣歌纵洒,忘怀避世。特别是那个李白,失意地离开长安后,游山玩水,饮酒作诗,不亦乐哉!

天更显阴沉了,大风乍起,皇家的亭台楼阁,在北宋的风沙中若隐似无。终于,欧阳修还是抬起了头,是该走了。这时,他反倒有了些坚定,略带解嘲意味地自语道:范仲淹不是早已走了吗?他决定不再去想什么寒窗十年.悬梁刺股了。反正,学成文武艺,是要售与帝王家的。这普天之下,哪里又不是皇土呢?

耳畔,传来了一声雁唳。振振长衫,撩抚一下长须,欧阳修骑上了那匹瘦马。

东京渐远,滁州在望,一片青山绿水,比东京要美多了。

在溪边喝一口泉水,水很清洌,山很秀丽。这让他更清醒了,处江湖之远,摆脱宦海纠葛,在这里,更要经邦济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做不好这地方父母官,岂不枉负了这一方山青水绿?

处理政务之余,欧阳太守常与官员们去看明丽多姿的山水。歇脚时,会在亭中品茶。有一次,他看到老百姓喝不起热茶,只能喝溪涧泉水,便将品香茶改为饮泉水,召集幕僚们议事,也用泉水招待。与民同乐方为乐,能做到这样,这太守让“滁人爱公若父母”,也就不足为奇了。最后连出家人智仙也被感动,专门修建个亭子,作太守闲看山水之用。这亭子,太守谓之醉翁亭。

历史漫漫风尘湮灭了太多陈年遗踪。当初,又有谁会想到,就是这一方亭台,竟然会成为后人公认的“天下第一亭”呢。的确,太守文章写得好,使“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不过,千古醉翁亭,恐怕还在于其笼罩着一种不朽的醉意,千年来,从未飘散,历久弥浓。这醉意,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这醉意,让人明白,这世间真正值得沉醉的,不是美酒,不是仕途,而是山水,而是黎民苍生的喜忧。带着这份独特的“醉意”,此后,他在扬州,施行“宽简之政”,那“文章太守”做得更是没话说。

一个人,有再多的委屈,历史是不会陪你哭泣的,它只会记得你的贡献。往事越千年,如今欧阳修从历史幽暗的一隅走出来,闪光的,不只是锦绣诗文,还有为官善治。著文倡道,见心明志,说到底,不是在纸上,还是用于现实。就像欧阳太守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这里的“文”,说的可不只是诗酒文章,更大的指归是:以生命入世,推动历史的车轮。

现在,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要不然,庆历六年,中国文坛上又怎么可能同时诞生《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这样的千古雄文呢?这边厢,欧阳太守醉于山水,与民同乐;那边厢,范仲淹吁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可谓,生死一知己。欧阳太守在人生的起伏颠折中,自责自求,亲历亲为,不就是将范氏“忧乐”蕴含的至高境界,收归于“醉意”二字之上吗?这样充溢着入世精神的醉意,不就是世间最高境界的醉意吗!

1.文章开篇写欧阳修的落魄失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2.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5分)

                                                                               

3.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4分)

                                                                     

4.文章是如何一步步展现欧阳修“醉意”的境界的?请结合思路作答。(4分)

                                                                           

5.欧阳修的“醉意”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这种境界对你有什么启发?(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2.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白云一片去悠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穷岛屿之萦回。(王勃《滕王阁序》)

6.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查看答案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两首诗的题材都是                 ,都描写了                的自然景象。(3分)

2.《战城南》中“寸心明白日”一句所表现的情感,与《塞下曲》的整体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