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蚌埠(bèng)模具(mú)...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埠(bèng)具(mú)褪(shǎi)其所好(ē)

B.秤(bàng)肘(chè)女(yòng)天寒地(chè)

C.礼(dá)琅(fǎ)柏(guì)饕大餐(tiè)

D.圭(niè)实(zhuó)生(jiàn)久不归(jiè)

 

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佣,应读yōng,只有与金钱有关时才读yòng;C项,珐,应读fà;D项,假,应读ji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汉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扩展下面一句话,使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50个字左右) (5分)

踏春归来,襟袖间还飘逸着春天的气息。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__________。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做最好的消遣。

①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②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

③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④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

⑤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⑥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做闲书来读

A.②①⑤⑥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③①⑤②④                          D.⑥④⑤①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宁浩虽然曾表示“抖鸡贼”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希望以情动人,让观众哭出来,但《黄金大劫案》仍然显示了他娴熟的搞笑能力。

B.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

C.人大会上,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D.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如果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一批实力雄厚的房地产项目落户本市,人们发现,在不经意间,这个南部新城刮起了一种时尚健康、宜室宜家的居家风潮。

B.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C.歌手韩赓一走上舞台,台下歌迷们的欢呼声和口哨声聚蚊成雷,这声音让闯荡在异国他乡的韩赓热泪盈眶。

D.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鹤发童颜,健步如飞,每看到他和一些年轻人活跃在晨练场上,大家都羡慕不已。

 

查看答案

莫言自述:我平时是孙子 写作时色胆包天

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 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了。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和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死人非常多。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

我们山东话的许多方言土语,一旦写到书上,是非常典雅古朴的古语,反而能够被人理解。我们说一把刀锋利,不说锋利,而说“风快”。说一个姑娘漂亮,也不说漂亮,我们讲“奇俊”。说今天天气很热,我们不说很热,而说“怪热”。

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在我们农村叫做“炮孩子”。后来我写了小说叫《四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炮孩子”,其中也有我个人的经历。也因为我喜欢说话,喜欢说真话,给我们的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我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用的笔名叫“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

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我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

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尤其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所以我的很多小说一旦发表以后,有些读者也不高兴。因为我把有些黑暗暴露得太彻底。当然我不会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我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指《生死疲劳》),写了一个后记,最后一句话就是说“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有人说我为获奖,作品特意贴中国标签?什么是中国标签?我不知道。我在《檀香刑》后记里面说,我想在语言上有我自己的特色,根本不是想写给外国翻译家看。

一个作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写作追求限定在一个什么奖上,也没听说哪一个作家为了得什么奖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而且,即便你想改变,变得了吗?该怎么写,还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回忆大学生邻居的故事交待了作者文学梦想及文学概念的来源,也让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群众物质极其匮乏的生活状态有所感知。

B.为莫言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素材的是他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二十岁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东西去写了。

C.鬼神妖怪的各种传说在莫言的家乡很盛行,尤其是许多老人讲的鬼神故事对莫言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以“莫言”为笔名,意在提醒自己少说话,他却一句话也没少说,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属于作者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恶的部分。

E.这篇文章是莫言被授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后的自述,平易如话家常,没有故作深沉的情感和晦涩的词汇,一如作者的小说语言一样平实朴素。

2.文学创作的成功需要有作者有非凡的才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莫言的想象力是如何获得的?请结合全文概述。(6分)

3.文末“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如何理解莫言这句话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6分)

4.老托尔斯泰虽未曾得到诺奖,但他的言说成为诺奖一个隐蔽的信条———“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作为世界的基本细胞,作为主体感知的源头和存在的基础,村庄提供了我们感知世界的基本图式,成为我们想象世界的首要依据。莫言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垦“高密东北乡”(莫言家乡的象征)的文学王国,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对中国文学的启示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