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                   ,官盛则近谀。

 

1.鱼翔浅底 2.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师不必贤于弟子 4.位卑则足羞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1)时,注意“翔”的写法。默写(2)时,注意“砺” “知”的写法。默写(4)时,注意“卑”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共6分)

新 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根据哪些意象可以看出?(2分)

2.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9分)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1.第二段开头划线句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对北平的爱?能起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3分)

2.找出第三段中与“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相呼应的一句话,并简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3分)

3.作者多次提到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试探究“说不出来”的原因有哪些?(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4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也(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

B.而江河(绝:到达)

C.而闻者(彰:清楚)

D.用心也(躁:浮躁,不专一)

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体验的“终日思”与“须臾学”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B.荀子的文字朴实浑厚,节选两段文字中选取的材料大都来源于生活,深入浅出,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C.第二段文字,作者从求学的方法和态度的角度来“劝学”,阐明学习要积累、要坚持不懈和要讲方法的道理。

D.第二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手法,从正反两面设喻,如“骐骥”与“驽马”,“蚓”与“鳝”等,形象生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6分)

“微”是一种平等的力量

微博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不超过140个字符的片断式言说?是一种无时无地不在的即时通讯?还是一种人际交流的崭新模式?

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微博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征。一条信息随着微博用户“滚雪球”式转发,一传十,十传百,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获得千万次的阅读,这是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

然而,微博的意义远不止于“快速”。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中“传”者与“受”者的显著分野,微博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方式。传统互联网时代,有这样一句名言:“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在Web2.0时代,我们借用这句话说:“在微博上,没有人在乎你是机构还是个人。”在微博上,无论你是机构、组织,还是名人,都同普通用户拥有完全平等的发言权,“人人都有麦克风”,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平等也意味着选择的空间。在微博上,一条留言被阅读的次数,决定于发言者被关注的程度。微博允许用户自由选择发言者予以关注,“听”与“不听”,“听”谁说的权利,全在于每位网民自己手中。诚然,作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有着吸引更多“粉丝”的天然资本,然而,从长远来看,能否取得更多公众的稳定关注,本质上取决于政府的发言质量,是否坦诚、是否贴近,是否有用。

“微”是一种琐碎的表达。140个字符容量限制,意味着寥寥数语即可成篇。这使不善言者平添自信,也决定了这个平台拒绝宏大叙事,拒绝长篇大论,拒绝高高在上。对于政府和机构而言,要在这个平台上更有效地发言,更有效地影响公众,就必须抛弃“公文式语言”,适应这种平实的、人性化的交流,精思慎言,依靠有效的信息、坦诚的交流来吸引关注,留住“粉丝”。

“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这是国内某微博的广告语,也很好地点出了微博平等交流的实质。对于普通网民而言,当原本需要“仰望”而略显“遥远”的政府机关化身自己关注者列表中一个普通的ID,“政府机关”便也具备了如同面对面朋友般的亲近与亲和感。政府微博上,一条条柴米油盐的信息可能显得细微甚至平淡,但在这种细微和平淡的交流背后,正是执政理念的不断进步,政治文明的点滴彰显。

1.下列对“微博的本质”的理解,符合作者所要强调的意思的一项是(    )

A.微博是一种琐碎的表达,是有140个字符容量限制的片段式言说。

B.微博是一种无时无地不在的即时通讯,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特征。

C.微博是一种人际交流新模式,以平等的交流方式区别于传统媒体。

D.微博是一种为人津津乐道的全新的媒体形态,传统媒体难以比拟。

2.下列对文中四句引文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是说传统互联网具有匿名性特点。

B.“在微博上,没有人在乎你是机构还是个人”,是说在微博上人人平等。

C.“人人都有麦克风”,是说在机构、名人之后,普通用户才拥有发言权。

D.“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点明微博具有平等交流的实质。

3.下列对“‘微’是一种平等的力量”的理解,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微博上,每个人、每个机构或组织都拥有完全平等的发言权。

B.每位网民都有选择的空间,有自由选择发言都并予以关注的权利。

C.政府机关与普通网民细微和平淡的交流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D.政府和机构能在微博平台上更有效地发言,更有效地影响公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