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杜甫很忙我们无须紧张 最近,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图片爆红网络,而今年又恰逢唐朝...

杜甫很忙我们无须紧张

最近,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图片爆红网络,而今年又恰逢唐朝大诗人、有着诗圣之称的杜甫诞辰1300周年,因而,这一组让杜甫“时而手端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的图片,让许多人痛心疾首,因为,被恶搞的是诗圣杜甫,是忧国忧民的杜甫,对这样一位心系百姓的诗中圣哲,我们怎能如此作践呢?但是,我们的这种紧张,是不是“反应过敏”了?

从看到的“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中,我们不难发现,年轻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在无中生有地为杜甫“添枝加叶”时,基本还是能够摆脱低俗的,他们更多地,是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嫁接”到这位诗人身上,其中,将杜甫“洋化”成NBA球星形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如果着眼于所添加的内容与课本中“原创头像”的关系,那天衣无缝的衔接与那独出心裁的构思,确实能够让我们惊叹于这些学生的想像力之丰富。因而,当我们要批评这些年轻人的胡思乱想时,我们自身就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我们哀叹今天的学生想像力严重缺乏,毫无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对他们稍微出格的表现又大加挞伐。

我们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这位被学生折腾成“很忙”的人是诗圣杜甫,不过,我们也不要忘了,去年就已经有人指出:“高中历史课本古人长相惊人一致。”课本中秦始皇、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竟然长得一样,统一的“倭瓜脸、肿眼泡、鹰钩鼻”,唯一的变化是胡须的形状与长短。虽然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已经不再使用这些历史人物头像,但是,80后之前的一代又一代人,对此依然是印象深刻,他们戏称:“上了这么多年学,所有人都被骗了。”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杜甫其实只是一个符号,而不再是那位忧国忧民的诗圣,类似杜甫的辛弃疾等古人的头像,都被学生“添枝加叶”过。事实上,这样的“添枝加叶”,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新鲜事,随便翻开一名学生的课本,几乎都能看到他们对课本中的人物或景物进行“改装”的情况,只不过,在网络的推助之下,“杜甫很忙”显得更为社会所知而已。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坦然。“杜甫很忙”只是一种调侃,一种放松,或者是一种宣泄,我们没有必要将其上升到糟蹋圣贤的“高度”。

“杜甫很忙”,但我们用不着很紧张。国外,对兴师动众地调侃诺贝尔奖都能宽容,对调侃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也能够宽容,我们对学生的即兴涂鸦,为什么就视如洪水猛兽呢?成熟的文化,本身就必须具有包容性与多元性,只要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取向不变调,“杜甫很忙”,总比“杜甫很闲”要好得多。

(选自2012年第6期《国学》)

1.下面关于“杜甫很忙”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恶搞诗圣杜甫的基本上都是中小学生,从恶搞的情况来看,他们能够摆脱低俗。

B.不能否认的是,通过恶搞图片,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生的想像力非常丰富。

C.不要认为“杜甫很忙”是对圣贤的糟蹋,因为这只是一种调侃、放松,或者是宣泄。

D.在社会道德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对“杜甫很忙”应该持一种包容的态度。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批评这些年轻人本身也是一种矛盾,因为我们哀叹他们没有想像力,但他们稍出格又忍受不了。

B.作者认为被恶搞的是忧国忧民的杜甫,是诗圣,这是一种亵渎,所以很是痛心疾首。

C.既然以前教材中的历史人物他们的画像长相差不多,那么,其实杜甫只是一个符号。

D.“杜甫很忙”之所以显得更为社会所知,是因为有网络的推助,其实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3.根据文章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学时,在自己的教材上给人物随便添加几笔,可能是个眼镜,也可能是绺胡须,其实一般是闲来无事或好奇。

B.调侃、搞怪名人的情况出现,如果不是恶意,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应该本着一种包容的态度。

C.杜甫被恶搞也只是一种个性化解读、一种另类的表达,应该合理引导,不要视为洪水猛兽。

D.当学生有稍微出格的行为时,不要一棒子打死,因为这是他们创新能力的体现,应该提倡。

 

1.A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A.“他们能够摆脱低俗”说法绝对,应该是“他们基本能够摆脱低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B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40分)

人生历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期待。期待,立足于现实,也包含着人们的憧憬;在一定意义上,期待成就了人们真实丰富的生活,又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人们对于新生活的选择。请以“期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段寓言中的雨伞的回答,写一句点评。(2分)

有人问躲在角落里的雨伞:“你在想什么?”伞笑了,它说:“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不需要我时就尽量少占地方。”

 

查看答案

一句话概括下文主要内容。(2分)

在校园里,无人监考是个热门话题。对于严格自律的学生来说,其实在哪里考试都是一样的。不想作弊的人就算没人来监考,也不会去弄虚作假。相反,想作弊的人,就算有人监考,也会想方设法去抄袭。无论有人监考还是无人监考,考生做的都是两份相同的试卷:一份是文化考试卷,一份是人格考试卷。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果说真的有差别,那也只是无人监考的诱惑更大一些,比有人监考时作弊稍容易一点。毅力差的人会管不住自己,做出一些傻事。

 

查看答案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完成词后面的问题。(6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词的上片描写“醉里挑灯看剑”,其动作神态与词中哪一句相照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作者自称这是一首“壮词”,试结合具体词句,说说“壮”表现在哪里。(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        卷起千堆雪 。

2.四十三年,         ,        。     

3.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4.长桥卧波,                           ,不霁何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