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话,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三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生活中出现了那么多的东西使人眼花缭乱,让人眼红耳热,又令人无所适从。当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令我们无从选择时,我们为何不选择拒绝呢?有拒绝才有追求: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 , ; , ; , 。
把下面的四个短句组合成一个以“社会保险”开头的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①社会保险是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
②它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③其目的是使劳动者能够从社会获得补偿和必要的物质帮助
④而获得的前提是在劳动者由于生、老、病、死、伤、残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和失业,本人和家庭失去收入的时候社会保险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美术界的艺术家们, , , ,
, 。这种新生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受到了种种非议, ,是一种腐朽堕落的艺术,被人们贬称为“巴洛克”。
①在这种艺术境界中既包含了宗教的人文特色,又满含享乐主义的情怀
②在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
③追求一种繁复夸张、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
④美术理论界认为它背离了文艺复兴时期树立的古典主义
⑤逐渐抛弃了文艺复兴时期崇尚的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格
⑥打破了理性的宁静、和谐,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A.⑤②⑥④③① B.②⑤⑥③①④
C.②⑤③①⑥④ D.⑤②③⑥④①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被免职的官员悄然复出的新闻屡见不鲜。有关人士认为免职官员并不是不能复出,而是要在他们认识并吸取教训后,才能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B.如果政府身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还抱持“沉默是金”、墨守“我说你听“的观念,就可能在与民众期望的赛跑中落后,在需要及时公开信息的关口失语。
C.“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曲折动人、流传千古,也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七夕”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面纱,这是只属于中国才会有的浪漫。
D.中国网民在“就业”“增长”“代表”等词前加上“被”字,表达出没有话语权的弱势一方的无奈。“被时代”一词的发明无疑夸大和渲染了反抗某些强权压制的情绪,也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性格中具有冷幽默的一面。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分析师通常都是这样的,判断错了就当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如果判断对了就拿着正确的观点逢人说项。其实,大家知道分析师是人不是神,技术分析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B.刘翔认为一个人若把自己所不能支配的东西当作奋斗的主要目标,就会产生压力,犹如戴盆望天,永远生活在重压之下,心浮气躁,怨天尤人。
C.纵观证券市场,虽然整体跌幅尚不算大,但重挫个股不在少数,加之成交量萎缩,短期操作存在较大风险,故建议投资者暂且作壁上观。
D.大家发现,被《舌尖上的中国》勾起的,不只是面对荧屏时的垂涎欲滴,还有一种身为中华儿女对中华美食和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杨绛先生的书香世界
罗银胜
杨绛与钱钟书都是有名的“读书种子”,对于他们来说,读书已经不是职业所需,而成他们的精神支柱。
1949年,黄裳曾去北京采访,专程到清华园钱氏夫妇的寓所,亲眼目睹了这对教授夫妇静夜攻读的情形:“住在清华园里的名教授,算来算去我只有一位熟人,就是钱钟书。第二天晚上,吃过晚饭以后我找到他的住处,他和杨绛两位住着一所教授住宅,他俩也坐在客厅里,好像没有生火,也许是火炉不旺,只觉得冷得很,整个客厅没有任何家具,越发显得空落落的。中间放了一张挺讲究的西餐长台,另外就是两把椅子。此外,没有了。长台上,堆着两叠外文书和用蓝布硬套装着的线装书,都是从清华图书馆借来的。他们夫妇就静静地对坐在长台两端读书,是我这个不速之客打破了这个典型的夜读的环境。他们没有想到我会在这时来访,高兴极了,接下去,就是快谈。”
当时,杨绛、钱钟书除了上课、办公、开会之外,可谓是深居简出,晚上的空余时间对他们来说,是辛勤耕读的好时光,他俩不愧是一对“读书种子”,用人类文化精华不断充实着自己。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一如既往杜门谢客,潜心读书。她的闭门读书不是消极避世,不通人情世故,而是“追求精神享受”。她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
杨绛非常珍视如此读书的自由,她还感叹道:“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还是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以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杨绛读书时的惬意,无疑也是众多读书人心向往之的精神世界。
杨绛生活是非常简朴的,她摆脱了世俗的陋见。如今她所住的房间,水泥地、白灰墙,比照当今一些教授们新迁的住宅,可谓简陋至极,但所有房间都干净、整洁、雅致,涌流着一股沁人心脾的书卷气。杨绛的服饰朴素无华,毫无珠光宝气。她心系科教兴国,毅然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捐赠给“好读书”的学子。这一慷慨之举,值得世人敬仰和效仿。
2007年夏天,年近期颐的杨绛推出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这是杨绛以丰涵人生历练的经验,来书写自己的心路历程,因而全书充浸着人性的美感。
《走到人生边上》可以看做是杨绛对于生死以及人的本性、灵魂等哲学命题的一次终极思考。按照她自己的说法,“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世纪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能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
摆脱了羁绊和束缚的杨绛先生,在书中更多体现的是个人的感悟。唯其如此,尤为可亲。老人家九十多岁,快到生命的尽头,仍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本原,还极认真地反思自己年轻时的过错。
(选自《名人传记》2011年第10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1949年,正在静夜攻读的钱钟书夫妇面对不速之客黄裳,虽然非常高兴,但也想尽快结束谈话,以便继续夜读。
B.杨绛把读书比作“隐身的串门儿”,形象地表达出她独特的读书感受:读书,不受时间限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C.在杨绛看来,书中别有天地,书中也有人物,书的世界没有阻隔,书的内容包罗万象:读书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
D.杨绛不仅自己读书,而且鼓励他人读书;不仅读别人写的书,而且写书给别人读,如2007年夏推出《走到人生边上》。
E.本文通过记述杨绛先生爱读书、苦读书的事迹,具体展现其书香世界,刻画出一个酷爱读书、淡泊名利的学者形象。
2.文中说,对于杨绛先生来说,“读书已经不是职业所需”,而成了她的“精神支柱”。为什么读书是杨绛先生的精神支柱?请简要分析。(6分)
3.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大量地进行引用,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从杨绛先生的“书香世界”中,你获得哪些有关读书或人生的启示?请结合全文,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