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冉氏烹狗记(片断)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shì)之,往往为所伤,...

冉氏烹狗记(片断)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sh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①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jī)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②,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③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④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⑤。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⑥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⑦之用也,恶⑧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

[注:①狺狺(yin),狗叫声。②且,将近;武,古代以半步为武。③藉(jiè)令,假使。④旦,明早,⑤遁(dù),逃走。⑥微息,细微的喘气声。⑦仓卒(cù),勿忙;一旦,一时。⑧恶(wū),怎。]

1.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以其猛也。然:可是,表转折。

B.之,则狗也。烛:名词用作动词,拿蜡烛照。

C.不敢转侧。少:通“稍”。

D.以故,遂烹之也。 是:判断词“是”。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3分)

(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2分)

 

1.D 2.(1)常有过路人被它咬伤。遇到有人被它咬伤,狗主人就亲自上门去向被咬伤的人道歉。 (2)我过去忍住而不杀它。 【解析】 1.试题分析:D句的翻译为“因为这个缘故,于是把狗给煮了”,所以,“是”为代词“这个”,不是判断词“是”。“是”在文言文中一般作代词,如“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项王壁垓下军:驻军

B.持短接战兵:兵器

C.项王身亦十余创被:受

D.吾闻汉我头千金购:购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

B.①愿十五城请易璧②军中无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令骑皆下马步行②自刎而死

3.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项羽表示同情肯定的一项是 (   )2分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3分)

 

查看答案

翻译句子(6分)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2分

A.行李之往来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项王默然不应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查看答案

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2分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夫晋,何厌之有

C.君之所知也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