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3.背负青天,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4.__________________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5.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自居易《琵琶行》)

6.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

7.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8.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不悱不发。”(《论语》)

9.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作。(《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挟飞仙以遨游 3.而莫之夭阏者 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5.别有幽愁暗恨生 6.则孤陋而寡闻 7.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8.不愤不启 9.衡于虑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1)时,注意“跬”和“至”的写法。默写(2)时,注意“挟”和“遨”的写法。默写(3)时,注意“莫”“阏”的写法。 默写(4)时,注意“誉”的写法。默写(5)时,注意“幽”的写法。默写(6)时,很多同学都会忽略中间的“而”。 默写(7)时,注意“倾颓”的写法。默写(9)时,注意“衡”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流人:流人江湖的乐人。②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1.找出诗中点明季节的词语。由该词语可以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送别时描写环境的哪一句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句中“泪痕深”描写形象新鲜,请简析其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三两句同为写景,写法和作用不同,请作简要说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长安东市。

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二人即同舆而之市,游于卜肆中。司马季主间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语数千言莫不顺理。

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曰:“吾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小子窃观于世,未尝见也。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回: “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今夫子所贤者何也?所高者谁也?今何以卑污长者?

二君曰:“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今所处非其地,故谓之卑。言不信,行不验,取不当,故谓之污。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贱简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擅言祸灾以伤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于己。’此吾之所耻,故谓之卑污也。”

司马季主日:“公且安坐。公见夫被发童子乎?日月照之则行,不照则止,问之日月疵瑕吉凶,则不能理。由是观之,能知别贤与不肖者寡矣。

“贤之行也,直道以正谏,三谏不听则退;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以便国家利众为务。故宫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卑疵而前,孅趋而言;相引以势,相导以利;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食饮驱驰,从姬歌儿,不顾于亲,犯法害民,虚公家:此夫为盗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何以为高贤才乎?”宋忠、贾谊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怅然噤口不能言。

久之,宋忠使匈奴,不至而还,抵罪。而贾谊为梁怀王傅王,堕马薨。谊不食毒恨而死。此务华绝根者也。

太史公曰:古者卜人所以不载者,多不见于篇。及至司马季主,余志而著之。

(节选自《史记·日者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听先生之辞:言辞                    B.今何言之也,何辞之野也陋:浅薄

C.公且坐 安:安心地                   D.余而著之 志:有志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贤者何也?高者谁也?

B.擅言祸灾伤人心 厚求拜谢私于己

C.吾闻古圣人 二人即同舆而

D.卜长安东市 游卜肆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贾谊之所以同宋忠到卜肆,是因为他想见识一下卜者中圣人的风采。

B.宋忠、贾谊听了司马季主的理论,认为都是自己从未听过的,因此很不以为然。

C.司马季主认为,从披发童子不能解释日月之食这件事,可以说明能识别贤与不肖的人太少了。

D.司马季主的话说中了当官者的要害,所以宋忠、贾谊二人神情惆怅,说不出话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者卜人所以不载者,多不见于篇。(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犹蒙育(怜惜)

B.不名节(自夸)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别)

D.臣不犬马怖惧之情(尽)

2.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译文:我想圣明的当朝是用孝道治理天下的。

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恩宠如此优厚,我怎敢徘徊不前,而有非分的愿望呢。

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乌鸟还有感情,我希望把祖母奉养到去世。

D.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3.对上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文的前面几段重在于叙事中动之以深情,选文则重在于陈情中晓之以大义。

B.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时要尽忠,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

C.选文融情于理,特别是连用“凡”“况臣”“且臣”“今臣”“但以”“是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D.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更重要。

 

查看答案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5分)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枊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目前,北京大学公布了2012学年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生遴选条件,其中增加了“不孝敬父母不得推荐”的新规。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请对此“新规”发表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5分)

要求:不超过60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