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送 行 梁实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

送    行

梁实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刚要启碇,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那幅情景真是历历如在眼前。其妙处在于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平夙莫逆于心,临别难分难舍。如果平常我看着你面目可憎,你觉着我语言无味,一旦远离,那是最好不过,只恨世界太小,唯恐将来又要碰头,何必送行!

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送行是和拜寿送殡等等一样的成为应酬的礼节之一。“揪着公鸡尾巴”起个大早,迷迷糊糊的赶到车站码头,挤在乱哄哄人群里面,找到你的对象,扯几句淡话,好容易耗到汽笛一叫,然后鸟兽散,吐一口轻松气,撅着大嘴回家。这叫做周到。在被送的那一方面,觉得热闹,人缘好,没白混,而且体面,有这么多人舍不得我走,斜眼看着旁边的没人送的旅客,相形之下,尤其容易起一种优越之感,不禁精神抖擞,恨不得对每一个送行的人要握八次手,道十回谢。死人出殡,都讲究要有多少亲友执绋,表示恋恋不舍,何况活人!行色不可不壮。

悄然而行似是不大舒服,如果别的旅客在你身旁耀武扬威地与送行的话别,那会增加旅中的寂寞。这种情形,中外皆然。Max Beerbohm写过一篇《谈送行》,他说他在车站上见一位以演剧为业的老朋友在送一位女客,始而喁喁情话,俄而泪湿双颊,终乃汽笛一声,勉强抑止哽咽,向女郎频频挥手,目送良久而别。原来这位演员是在作戏,他并不认识那位女郎,他是属于“送行会”的一个职员,凡是旅客孤身在外而愿有人到站相送的,都可以到“送行会”去雇人来送。这位演员出身的人当然是送行的高手,他能放进感情,表演逼真。客人纳费无多,在精神上受惠不浅。尤其是美国旅客,用金钱在国外可以购买一切,如果“送行会”真的普遍设立起来,送行的人也不虞缺乏了。

送行既是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件事,送行的技术也便不可不注意到。如果送行只限于到车站码头报到,握手而别,那么问题就简单,但是我们中国的一切礼节都把“吃”列为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一个朋友远别,生怕他饿着走,饯行是不可少的,恨不得把若干天的营养都一次囤积在他肚里。我想任何人都有这种经验,如有远行而消息外露(多半还是自已宣扬),他有理由期望着饯行的贴子纷至沓来,短期间家里可以不必开伙。还有些思虑更周到的人,把食物携在手上,亲自送到车上船上,好像是你在半路上会挨饿的样子。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1.结合全文,谈谈送行为什么会成为“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件事”?(4分)

                                                                              

                                                                              

2.在作者笔下古人送别和现代人有什么区别?(5分)

                                                                               

                                                                               

3.“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作者称“我最赏识那种心情”,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结合你的体验或所知,谈谈你对这种心情的理解。(6分)

                                                                              

                                                                              

 

1.因为:①有些送行确实出于真实的情感,不舍离别。②送行是一种应酬的礼节,送行会让被送的人有一种优越感,而无人送行却会增加寂寞。(第一点1分,后一点3分,共4分) 2.①古人送别情感更淳朴真挚,现代人送别情感含量少,甚至有金钱买到的送别。②古人送别的形式随意性强,而现代人送别形式繁琐。③古人送别意味更深,情景更美,现代人送别“吃”为第一,没有美感。(答对1点1分,2点3分,3点5分。答对大意则可) 3.这是一种不忍离别又期待相聚的心情,洒脱而友情深厚。(2分;不准确的给1分)第二问可以结合自己直接的或间接的体验谈自己的理解,在深度或广度上挖掘,可自由发挥。理由要充分。(4分) 【解析】 1.试题分析:首先把这句话在原文中找到,原文是这样表述的:“送行既是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件事,送行的技术也便不可不注意到。”可见其答案应在以上各段中找出。然后回读上文各段,抓住各段的中心句和关键语句。如第二段的首句:“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送行是和拜寿送殡等等一样的成为应酬的礼节之一。”第三段的首句:“悄然而行似是不大舒服,如果别的旅客在你身旁耀武扬威地与送行的话别,那会增加旅中的寂寞。”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

人是能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分类学名称是“智人”。然而思考的能力须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于直观与体会。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两者都采用一连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抽绎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易言宣。中国人擅长此道,找出一个“悟”字,代表直观体会。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而不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对局部的分析。以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全身,气血周游顺畅,则身体康健。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全身的整治调理下手。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中途修改。这种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荫窗前,是一个境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性的考察又是互相关联、难以区分的。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

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文化”一词其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态几项,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三个思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必衰,否极泰来” ……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而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反应。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论,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浪头,调整自己的动作。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这种智慧不能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终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选自《观世变》,有改动)

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化环境和背景会对一个民族的思考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B.印度佛教经过华化后,成了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代表了中国人注重直观思维的特点。

C.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

D.中国人的直观悟性以非分析的思考统辖中国人的全面、有机、动态的思考方式和习惯。

E.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深度的哲学探讨。

2.下列各项说法中,不能代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B.中国古代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3.请结合本文相关阐述,解释“有机的宇宙观”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归纳概括本文所述的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哪几种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尽吾志也,         ,可以无悔矣,              

3.过蒙拔擢,                         ,有所希冀?

4.                    ,                   ,成一家之言。

5.通邑大都,                        ,岂有悔哉!

 

查看答案

浣溪沙①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期间所作。②黄鸡:即“黄鸡催晓”,表人生短暂,语自白居易《醉酒》诗。

1.词中所写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3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赌,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士大夫贤否,张学士博、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钦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①,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钦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钦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氏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氏!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③。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论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罚名。②世望:家世和名望。③下第:指侯方域应试未中。④东汉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以职称名中郎。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尤工琵琶词,然不轻也发:演奏

B.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之偿:偿还

C.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其事首:带头揭发

D.乃所善王将军假: 借助

2.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为清议交接皆当世豪杰

B.姬为养女人有高义

C.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奈何阮氏负至交乎

D.非结客王将军殊怏怏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姬“见识卓异,风骨凛然”的一组是(   )(3分)

①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②能辨士大夫贤否    ③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④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⑤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 ⑥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开头写李姬母亲有侠气,是为了衬托作为养女的李姬有乃母之风,为后面直接写李姬的“皎爽不群”埋下了伏笔。

B.皖人阮大铖者依附魏忠贤,被定罪判刑,为清议所斥。当时王将军不断拉拢,侯方域终于向阮氏屈服。后在李姬的劝说下,侯生与王将军断绝了来往。

C.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为聘,邀李姬见面,李姬断然予以拒绝,因为田仰与阮大铖有牵连,李姬孤标傲世的性格于此可见一斑。

D.本文章选材精当,通过含蓄委婉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美丽绝伦、不慕荣利、不屈服权势、对社会政治保持清醒认识的、情义深重的歌伎形象。

5.断句和翻译

(1)根据句意,用“/”进行断句。(3分)

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氏!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4分)

                                                                     

②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3分)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外来文化的到来,给自己的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有助于作家      ,同样,外来文学的进入也毫无例外地影响着本民族作家的创作,因为外来文化的优质东西,将有助于作家                   ,因此,作家必须高度重视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①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②提高自己作品的创新份量

③为本国文学带来新的审美思想和风格

④在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创新中融入一种新的文化力量

⑤形成更完善的文化知识结构和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A.①⑤③②④       B.①④⑤②③        C.②⑤③①④        D.②⑤④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