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9分,每小题3分) 马背民族文化 日本人对马背民族可谓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9分,每小题3分)

马背民族文化

日本人对马背民族可谓情有独钟,先有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去日本的传说,后有江上波夫的《骑马民族国家》。江上波夫认为:日本民族是由亚洲大陆草原民族入侵日本,征服土著倭人而形成的。两种观点其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强调了马背民族所具有的强悍、凶猛和勇敢。

秦王吞并六国统一海内,其势如日中天,便梦想他的帝国千秋万代永不衰竭。他寻求长生不老药,既希望自身生命永存不朽,也希望他的帝国永存不朽。秦本身是由西北荒原的羯部落兴起的,得夷狄之力而勇冠群雄。可以推想,徐福带去的三千秦地男女意味着什么。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徐福确实是找长生不老药去了,他没有骗秦始皇:皇帝的帝国一定要灭亡,那就把他的威风带到海外去吧。秦亡了,它的赫赫军威一半埋在地下,陪伴他们伟大的皇帝,另一半被徐福带到异国。中原地界不再有一丝一毫秦王的气息。

秦王和他的帝国是为史家所忌讳的,是暴戾的象征,一旦提及,总是虎狼相称,好像与文质彬彬的中华无缘。中原人一直把胡人称为狼种,胡人国王也就是狼主。胡人也认为自己是野狼所生,他们崇拜狼的凶猛与强悍。万里荒漠,狼是生命的象征,是一种力和阳刚之美。猛士荆轲的匕首太短了,他虽有天下第一剑的美名,可他的天下仅限于黄河下游一带;过了潼关,连杀人不眨眼的秦舞阳都吓得尿裤子,你可以推想六国的军队,在秦国虎狼之师前是如何颤栗如何发抖的。白起王翦的长剑轻轻一挥,就斩首八万、二十万。在中原人眼里这未免过于残酷,对西戎之地的胡人来说,这却是一种生命的奇观,六国之师怎能不败呢?

秦王朝所信奉的法家之术成了历朝皇帝驾驭臣民的帝王术,皇帝们是不信儒家那套的。外儒家,内法家,用二元文化,其结果便是宫廷政治的残酷和全民文化的虚伪。王朝真正的勇猛和强悍则后继无人。

日本人的幸运就在于:他们得到了秦朝最健康最有生机的部分,遣唐使来中国时大唐正处兴盛时期,绝无腐败的气息,更无污染的可能。当中国腐朽不堪的时候,他们已经毛丰羽满,开始以倭寇入侵,继而西化改革,始终处于主动求新的状态。按江上波夫的高见,日本民族不但融合秦人唐人的文化,也融入了亚洲大陆草原民族的精悍之血,其强悍刚烈就可想而知了。他们对儒学的吸收也很高明:只学王阳明的王学,不学朱熹那一套。朱熹二程这些宋朝哲学家,其学说的精髓是把狼变成绵羊,正好喂蒙古人的马队。王阳明的学说关键在“格其心之物”,在个人意志、心学方面便很容易与武士的道行融为一体。他所在的明王朝依然崇尚朱熹那一套,明与宋如出一辙,一样的繁荣又一样的糜烂。  

马背民族所鄙视的软弱胆小懒惰,在中原文化传统中往往是一种深孚众望的美德。人们走向成功不是因为勇猛和才干,往往是因为平庸。一位拙劣的骑手,是不喜欢让他的坐骑成为骏马的;一个积弱的民族,一个血气不足的民族,你不能光指望它长个子。

1.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民间流传的关于徐福的传说,显示出日本民族主动地寻找自己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

B.江上波夫的观点,实质是强调中国古代马背民族的强悍、凶猛和勇敢之气,与当前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相呼应。

C.秦王朝的勇猛和强悍后继无人,是因为统治者利用儒学作为精神统治的工具,磨灭了中原人身上的凶悍勇猛之气。

D.文章结尾“长个子”这句话虽然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刚强、勇敢的民族精神的热切期望,但读后让人生出一些淡淡的忧虑,不免悲观失落。

2.下列各项对文意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早先民间徐福的传说到当代学者的论著,日本人对勇猛精神的推崇是一脉相承的。

B.秦后的宋、明等朝衰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皇帝们不信奉儒家,独尊帝王术。

C.秦王朝吞并六国,统一海内,勇猛和强悍是其兴盛强大的重要原因。

D.日本民族在学习、接受外部文化时是善于“拿来”的,他们善于选择精华,为己所用。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的分析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剖析日本和中国民族文化上的渊源关系,揭示了民族兴衰的原因。在作者看来,强悍凶猛和勇敢之气对一个民族的兴衰至关重要,日本具有这种民族气质,中国人正好没有这种气质。

B.作者有对马背民族文化的由衷赞美,也有对中原文化传统的深刻批判,有着很强的反思色彩。通过古今中外的纵向比较揭示主题,思路开阔。

C.作者认为,日本民族兴起的关键在于对秦人唐人文化特别是儒学的合理吸收,而中国在历史上的衰落,最主要的原因是统治者不信儒学而实行外儒学内法家的二元化文化政策。

D.同为儒学,明代王阳明与宋朝朱熹二程的学说可以说分别是“狼性”和“羊性”的,前者强调意志、心性,后者则带来驯顺、软弱。

 

1.C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显示出日本民族主动地寻找自己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错,而是强调出“马背民族所具有的强悍、凶猛和勇敢”。B项“与当前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相呼应”错。 D项“悲观失落”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问征夫以前路,晨光之熹微恨:厌恶,憎恨

B.老当益壮,移白首之心宁:宁可,宁愿

C.而彭祖乃今以久闻特:特别

D.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勉,奋勉

 

查看答案

将以下6个句子组成一个语段,接在以下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仔细的凝望着苦苦思念了半生的岳阳楼。                              

①我的眼光紧紧盯住了岳阳楼,瞧着这上下三层的琉璃瓦,整整齐齐地翘起尖尖的檐角

②而这小巧玲珑的岳阳楼又使我生发出异常兴奋的情怀

③这让我一见倾心的洞庭湖,已经浩瀚晶莹得使我无限神往

④像是都张开了熠熠放光的翅膀,想要飞往蓝天和白云里去

⑤在中间还竖着一株用玻璃球串起的立柱,使这金光璀璨的盔甲显得威武而又俊秀

⑥覆盖在顶层的这座屋檐构成了盔甲的模样

A.③②①④⑥⑤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④③②⑥⑤      D.③①④⑥⑤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在内阁会议后的记者会上指出,海上自卫队的P3C反潜机除每天在东海进行一次监视飞行外,电子侦察机EP3也加强监视 。

B.江西唱凯发生特大洪灾后,抗洪抢险指挥部要求参加抗洪抢险的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明日之内必须把处于危险地带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C.长虹LED系列电视采用侧入式LED背光源,具有超薄、色域广、寿命长、画质稳定、节能省电、环保健康等在彩电新技术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D.蒋介石的形象在《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潜伏》等电视连续剧中有了重大突破,经历了从脸谱单一到性格复杂、从丑化到如实还原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许多老前辈纷纷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茶馆》等经典剧目。

B.高中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我和他已经二十多年未曾见面,今天在这里萍水相逢,真是感慨万千,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C.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D.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愤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34分,共7小题)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①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②崩,侨将厌③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猎,射御贯④,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

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

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选自《左传》)

[注]①子产,名“侨”。下文中“蔑”即指然明,“虎”即指子皮。②榱cuī,椽子。③厌,同“压”。④贯,同“惯”。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人游于乡校游:游玩

B.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医治

C.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少:年纪轻

D.微子之言,吾不知也微:不是

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今吾子爱人则以政/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B.使夫往而学焉/或植杖而芸籽

C.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园日涉以成趣

D.其谁敢求爱于子/山原旷其盈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产不同意毁乡校,是因为他认为人们到乡校议论执政的好坏,有利于执政者改进提高,也有利于老百姓宣泄他们的情绪。

B.尹何很老实,深得子皮喜欢。子皮认为尹何不会背叛自己,想派尹何治理封邑。

C.子产认为子皮该派尹何去学习美锦制作,这样对尹何可能更合适。

D.子产善于通过比喻来说明执政的道理,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生动化,表现出很高的水平。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部分断句。(划线处不得超过6次,3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选自《礼记·大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