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为下面文段写一个点明中心、统领全段的起始句。(4分)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

请为下面文段写一个点明中心、统领全段的起始句。(4分)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象生动,精练简洁,带有格言意味。《孟子》用语警辟,比喻精当,往往借助形象议论说理,深入浅出。《庄子》想象丰富,汪洋恣肆,总能为其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其他诸子散文,如《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也都具有这一特色。

 

先秦诸子散文的突出特色是寓理于形,借助形象议论说理。 【解析】 试题分析:文段包含两个要点:诸子散文都有突出特色,他们的特色分别是什么。所以概括、统领这段话应该包含这两个要素。那么特色究竟是什么呢?文段的最后,特别提到,都具有这一特色,可知,诸子散文有一个共同特点,从材料分析看,共同的特点就是用形象说道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一出,便在社会中激起“千层浪”,而莫言自己则认为没想到受到了不虞之誉

B.目前我国经济趋稳的基础尚不牢固,一些不确定因素还可能带来新的冲击,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对此必须高度重视,不可等闲视之。

C.1月19日下午,刚从青岛到北京的96岁刘锡禧大爷握着客运组长张滤秋的手连连道谢,感谢她对自己的热情帮助和具体而微的照顾。

D.如何使全球经济复苏,欧美在会前的态度可谓南辕北辙:美国希望欧盟主要经济体扩大经济刺激规模,欧盟则认为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更为重要。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毎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予/以  铜/无色无/繁星闪

B.迫/制  下/风雪途引/风驰电

C.车/便/心如意 粗/日持久

D.地/躯壳蔓延/顺摸瓜默/提纲

 

查看答案

材料分析概括题(15分)

世界出版大国的阅读尴尬

①中国每年出版图书30万种,已是当之无愧的出版大国。但平均到每个人,购书量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1990年,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为5.2册,2009年为5.6册。20年只增加了不到1/2本。包括中小学教材在内,农村人均图书消费在20元左右,城市大概是其2倍。尤其是一般图书的消费,城市所占的比重达到90%。与此相对,农村图书市场持续萎缩。据统计,2001年城乡图书零售比为74∶26,2009年为82∶18。

②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6千元,让他们在生活之余拿出几百元来买书是不现实的。图书营销渠道也不健全,县以下的书店大都不卖书了,农民为了买一本书跑上几十里路很常见。

③据调查,对于目前的图书价格,有51%的读者认为“比较贵”,仅有31.8%的读者认为图书价格合适。因此,有人认为,书价太高是阻碍我国人均购书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人不这么看。这30年我们的收入增长了50倍,但图书价格只上涨了20倍至30倍。1980年我们看一场电影是0.15元,现在一般是50元,上涨了300多倍。和国外图书相比,我们的书价只有人家同类图书的1/3或1/5。偏低的书价自然难以激励人们写书著述。原创的优秀图书太少了。

④计划经济时代极低的图书定价和大量的免费宣传性图书使人们养成了不愿为阅读付费的习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也抢走了很大一部分传统纸质图书的读者。有人建议,国家可分别对“上游创作,中游发行,下游零售”,均给予相关税收政策的倾斜。此外,政府、媒体、家庭、学校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宣传阅读,提高人们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观念改变了,图书消费自然就会上去。

1.从第一段看,我国的“阅读尴尬”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

                                                   

                                                 

                                                

2.试概述关于书价的反方观点及其理由。(5分)

                                                 

                                                  

                                                     

3.依据本文,为增加农村的图书消费,你有什么合理建议?(6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10分)

1.克劳狄斯知道自己弑兄篡位的阴谋败露后是如何设计陷害哈姆莱特的?(4分)

                                                  

                                                 

                                                 

2.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与“梳妆匣”有关的情节。(6分)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老人与海》在叙述圣地亚哥与马林鱼、鲨鱼的搏斗过程中,插入他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眼前事物的感慨,使得单调的捕鱼、斗鱼过程多姿多彩,引人入胜。

B.《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被葛朗台打发到印度后发了财。他贩卖人口、放高利贷、偷税走忘恩负义的人。

C.《哈姆莱特》中,福丁布拉斯王子才能卓越,品格高尚,是哈姆莱特心中的英雄;他率领丹麦士兵为了一块弹丸之地视死如归的精神,坚定了哈姆莱特复仇的信念。

D.《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钓鱼,以及钓到那条大鱼返回港口的几天里,带了足够的面包,所缺少的是淡水。

E.《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它真实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初期法国的外省生活,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尤其是刻画了一个冷酷、狡诈、贪婪、吝啬的暴发户典型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