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 ——印第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         ——印第安人谚语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老子《道德经》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    ——洪应明《菜根谭》

以上三句格言,引发了你怎样的回忆与联想?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文体,以“由躁入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心静自然凉   宁静以致远 心灵的宁静 静能生慧  静以修身 【解析】 试题分析: (一)审题立意:本题的三则材料均与“动”“静”相关,找出其共同点即:在“动”中要能“静”下来。所以本题的审题立意应落脚在“静”字上,而不是动与静的关系。所以本题可转化为以“静”为题的作文。围绕“静”,我们可以列出“安静、冷静、宁静、寂静、平静、幽静”等一些常见的词语,然后结合生活,联系社会,心灵的宁静;宁静也是一种美;学习要有一颗宁静的心;静能生慧;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人生目标明确,才能静;人生追求专注,才能静;人生淡泊名利,才能静;静心静悟,智慧在静中孕育;思想在静中放飞;生命在静中升华…… (二)联想选例: 选取历史上、现实社会中追求心灵之“静”的事例。如: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绝不因物质而失去不侍奉权贵的本性,回归田园。在宁静的农耕生活中保持自己纯洁的心志。 ——由此拓展:古代的隐士大都能抛却现实名利上的“躁”,追求心灵的“静”。 2、苏轼:屡次被贬,虽有感伤,但绝不计较自己的名利得失,在大自然中寄托自己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寻求心灵的本性。 ——由此拓展:仕途失意,文坛得意之人也都是“由躁入静”的极好实例。3、丛飞,深圳著名男歌手。在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收入并不丰厚,但进行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他们是夫妇,他们是老师;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年迈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艰苦与辛酸,是幸福与浪漫;不是冲动,是由心的选择。他们就是胡忠和谢晓君,来自成都,多年坚持在海拔4000多米的塔公草原支教,他们感动着我们,他们的“高原红”是当代最健康、最可贵的红润!——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胡忠、谢晓君夫妻的颁奖词 ——上述两例都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由此拓展:古往今来道德完善之人也都是“由躁入静”的事实例证。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E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充分展开想象,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描绘成一幅秋景图。

要求:

(1)结合诗句意境,运用比喻、对比两种修辞手法。

(2)结构相对完整,层次分明,语言连贯、得体。

(3)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周恩来总理是一位极具风度的外交家。在一次会见中,周总理接待了一位从一个国力比中国要强盛得多的国家而来的领导人。在见面时,那位领导人竟然戴着手套,主动要求与周总理握手。总理并没有回避,也没有多言,而是应客人的要求,与对方握了手。正当那位领导人得意洋洋地认为,在中国的土地上成功地侮辱了中国的领导人时,周总理则不慌不忙地向身边的随从要了一条洁白的手帕,轻轻地擦拭着刚才握手的那只手,然后,当着那位领导人的面,将手帕丢进了垃圾箱。周围的人,无不为总理这得体而又强有力的回击叫好。

尊重的故事还有很多,无论是为己还是为国,尊重都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素质,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因为,尊重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请以“尊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和套作。

 

查看答案

恶人

陈永林

二蛋的父亲死了,是肺结核。为治父亲的病,家里欠了一屁股债,自然没钱供他念书了。二蛋只好回家放牛,那年二蛋才12岁。

二蛋记得很清楚。那天,睡得正香,母亲喊他起床。睁开眼,他嘟哝道:“娘,天还没亮。”“早亮了,天这么暗是要下雨。”二蛋穿好衣服,牵出两头水牛来到村后的山上。

下雨了。雨很大,蚕豆大的雨点砸在二蛋脸上,辣辣地痛。轰隆隆的雷声在头顶上响个不停。二蛋牵着牛到了一棵古樟树下,二蛋把牛系在裸露在外的树根上,自己站在树下躲雨。一道极亮的闪电在眼前划过,接着一声巨响,二蛋眼前一黑,倒在地上。两头水牛“哞——,哞——”地叫起来。

当见到躺在地上的二蛋时,二蛋的母亲腿一软,就晕倒在地上了。醒来后,她嚎啕恸哭:“是我害了二蛋呀,老天爷。你咋不长眼,咋下得了狠心害我们这样的苦命人!”

雷声仍在头顶上轰隆隆地响个不停。

第二天,二蛋醒过来了,额上留下-块黑色的疤痕。他在床上躺了两天,再也躺不下去了。二蛋要放牛。

这天是星期六,二蛋在山上放牛时,眼睛不时地往路口张望。往常星期六,村里跟二蛋一般大的人再不用上学了,都上山找二蛋玩,二蛋同他们有玩不完的游戏。可是二蛋盼了一下午,就是没人来找他玩。

傍晚,二蛋牵着牛回家,路上碰见了石头。以往二蛋和石头很玩得来,可这回石头见到了二蛋竟没命地跑,二蛋喊也喊不住。更奇怪的是许多小孩见到二蛋,都往家里躲。后来二蛋抓住了黑子问:“你见了我为啥要跑?”黑子的眼里满是惶恐,黑子说:“我娘让我别同你玩,说你是恶人——雷公不打好人的——娘说我同你玩了,也会遭雷打。”二蛋松开了黑子。

二蛋默默地回了家。

二蛋见了母亲问:“娘,我是恶人吗?”二蛋的母亲摇摇头:“你不是恶人。”二蛋又问:“那我怎么会遭雷打呢?”二蛋已是一脸的泪水。母亲把二蛋搂在怀里:“孩子,你是个好人,雷打你,只怪老天爷瞎了眼。”母亲的声音也哽咽了。 

此后,二蛋变得不爱说话,整天阴着脸,目光也呆呆的。村里人说二蛋天生一副恶人的相,今后准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二蛋的母亲听了这些闲话很伤心。

一回,棉花家丢了一只鸡。棉花站在村头,对着二蛋家骂:“这是哪个遭雷打的偷了我的鸡?偷我家鸡的人不得好死!”二蛋母亲的眼里满是泪水。

二蛋的眉头紧蹙,眼里喷着怒火。二蛋一字一顿地说:“我终究会杀了她! ”二蛋的母亲听了这话,心一抖,狠狠一巴掌甩在二蛋脸上:“孩子,你千万别有这种想法。我不希望你被别人说准,你现在是个好人,今后也是个好人。”二蛋说:“可他们不愿我做好人。”

后来村里丢了什么东西,都怀疑是二蛋偷的,就指桑骂槐地骂二蛋。二蛋都忍了。

转眼二蛋23岁了,该娶媳妇了。可没人愿为二蛋说媒。后来二蛋的母亲托外村人做媒,从几十里远的地方给二蛋找了个女人。订亲没几天,姑娘就退亲了,二蛋问她为啥退亲,人家说:“你们村里人都说你是遭天雷劈的恶人。”二蛋查出这话是棉花说的。

二蛋见母亲坐在床上默默地流泪,心里极为愤怒,他拿了把菜刀闯进棉花的家,对着棉花乱砍,边砍边吼:“我顺了天意,先砍死你,让天雷再劈一次。”棉花的男人想夺刀,也被二蛋砍倒在地上。棉花和她男人都死了。

二蛋被警察抓走了,村里人也又议论了:“我们以前说得没错,二蛋是个恶人。”“天雷只会劈恶人,老天有眼。”

1.二蛋被雷击中这一情节并不突兀,在前文有所体现,请以简要的文字概括这些内容,并分析其对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4分)

答:                                                                      

                                                                       

2.小说从哪些角度写了石头、黑子等孩子的表现?这些表现对二蛋性格变化起了什么作用?(5分)

答:                                                                     

                                                                       

3.从文中看,是哪些原因逼得二蛋走上了不归路?小说以“恶人”为题,依据小说探究,你认为谁是真正的“恶人”?请陈述观点并简要分析。(8分)

答: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二蛋由于父亲病故,不得不辍学回家放牛,又意外地遭雷击,结果在村里落下“恶人遭雷打”的骂名。这种歧视逼得他日后走上了杀人之路。

B.二蛋遭雷击后,母亲吓得腿软、晕倒,从她哭诉的话语中,看出封建迷信思想残存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也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C.懂事的二蛋又放牛了,但村里的孩子都明白他是个“恶人”,不愿意跟他玩了,尽管是星期六不用上学,过去同二蛋有玩不完的游戏。

D.二蛋的母亲虽然一再解释,“孩子,你是个好人,雷打你,只怪老天爷瞎了眼”,“你不是恶人”,但她无助的劝说反而导致了二蛋心理的病态发展。

E.二蛋在被雷击、被孩子们排斥后,不爱说话,整天阴着脸,村里人就说二蛋天生一副恶人的相,今后准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对他的杀人,人们也不觉得意外。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4.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                                 ,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5.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氓》)

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7.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绮罗香. 咏春雨

史达组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他、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①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②。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注】①钿车:古代妇女乘坐的华丽车辆。杜陵:汉宣帝陵墓,位于今西安市东南,是唐代郊游胜地之一。这里泛指游乐处。②谢娘,妇女的泛称

1.“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2.有人评价本词 :“虽无一个雨字,无一字不与雨相依。”这首词是怎样写雨的景象的? (3分)

3.本词融情与理为一体。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