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青睐 间谍 扫瞄仪 嘻笑怒骂 B.急躁 弦律...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青睐      间谍       扫瞄仪       嘻笑怒骂

B.急躁      弦律       肖像画       吉人天相

 C.番茄      候车       金刚钻       再接再厉

D.歉收      凑合       节骨眼       锋芒必露

 

C 【解析】试题分析:A扫描仪 嬉笑怒骂B 旋律D锋芒毕露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帖(yù)    色(jué)      刀面(xiāo)    明星闻(fěi)

 B.妆(liàng)  名(yuàn)    综合(zhèng)  啧称奇(zé)

 C.暑(chǔ)   围(fèn )     装句(dào)    前后恭(jù)

 D.邪(bì )   服(shuō)    上次(dàng)   来问讯(q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至人无己,                              。     (庄子《逍遥游》)

2.           ,城春草木深。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夏日题老将林亭  

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语言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2.诗中的老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

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归。宪成既废,名益高,中外推荐无虑百十疏,帝悉不报。至三十六年,始起南京光禄少卿,力辞不就。

宪成姿性绝人,幼即有志圣学。暨削籍里居,益覃精研究,力辟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构。落成,偕同志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辈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宪成尝曰:“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故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既而淮抚李三才被论,宪成贻书叶向高、孙丕扬为延誉。御史吴亮刻之邸抄中,攻三才者大哗。而其时于玉立、黄正宾辈附丽其间,颇有轻浮好事名。徐兆魁之徒遂以东林为口实。兆魁腾疏攻宪成,恣意诬诋。谓浒墅有小河,东林专其税为书院费;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会时必谈时政,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及受黄正宾贿。其言绝无左验。光禄丞吴炯上言为一致辨,因言:“宪成贻书救三才,诚为出位,臣尝咎之,宪成亦自悔。今宪成被诬,天下将以讲学为戒,绝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损,非细事也。”疏入,不报。嗣后攻击者不绝,比宪成殁,攻者犹未止。凡救三才者,忤魏忠贤者,率指目为东林,抨击无虚日。借魏忠贤毒焰,一网尽去之。杀戮禁锢,善类为一空。崇祯立,始渐收用。而朋党势已成,小人卒大炽,祸中于国,迄明亡而后已。

(节选自《明史》)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外推荐无虑百十疏朝廷内外

B.裁量人物品评

C.宪成姿性人超越

D.宪成殁比较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顾宪成“品行端正,敢于忤上”的一组是(   )(3分)

①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                   ②起南京光禄少卿,力辞不就

③力辟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         ④故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

⑤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               ⑥借魏忠贤毒焰,一网尽去之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宪成聪明过人, 幼年就有志于圣学。无锡旧有东林学院修复落成后, 顾宪成带领志同道合的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等人在其中讲学, 学者称他为泾阳先生。

B.顾宪成曾经说: “在朝廷做官, 志向并不在皇上, 在边地做官, 志向不在民生, 居于水边林下, 志向不在世道, 君子是不这样做的。”朝廷之士仰慕他的风范, 多和他遥相呼应。

C.顾宪成为淮南巡抚李三才说话,徐兆魁之徒于是以此为攻击东林党的口实。顾宪成后来也觉得这一做法有些出格,为此后悔。

D.崇祯登基后,贤明之士才渐渐有所任用。但朋党势力已经形成, 无耻小人势力大张, 使国家受害, 明代灭亡后才停止。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5分)

(2)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悼朱光潜先生

李泽厚

朱光潜先生逝世了,我应该写点什么,却不知道写什么才好。凌晨四点钟,我坐在屋里发呆,四周是那样的寂静。

我和朱先生是所谓“论敌”,五十年代激烈地相互批评过,直到朱先生暮年,我也不同意他的美学观点。这大概好些人知道。但是,我和朱先生两个人一块喝酒,朱先生私下称赞过我的文章……这些却不一定有许多人知道。那我就从这写起?

我那第一篇美学文章是在当时批朱先生的高潮中写成的。印出油印稿后,我寄了一份给贺麟先生看。贺先生认为不错,便转给了朱先生。朱回信给贺说,他认为这是批评他文章中最好的一篇。贺把这信给我看了。当时我二十几岁,虽已发了几篇文章,但毕竟是言辞凶厉而知识浅薄的“毛孩子”。这篇文章的口气调门便也不低,被批评者却如此豁达大度,这相当触动了我,虽未对人常说,却至今记得。贺先生也许早淡忘了,但不知那封信还在不?当然,朱先生在一些文章中也动过气,也说过重话,但与有些人写文章来罗织罪状,夸张其辞,总想一举搞垮别人,相去何止天壤?我想,学术风格与人品、人格以至人生态度,学术的客观性与个体的主观性,大概的确有些关系。朱先生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写了特别是翻译了那么多的东西,造福于中国现代美学……这是我非常敬佩而想努力学习的。朱先生那半弯的腰,盯着你看时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带着安徽口音的沉重有力的声调,现在异常清楚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因为自己懒于走动,我和朱先生来往不多。在“文革”中,去看过他几次。我们只叙友情,不谈美学。聊陈与义的诗词,谈恩斯特·卡西尔……虽绝口不涉及政治,但我当时那股强烈的愤懑之情总有意无意地表露了出来。我把当时填的一首词给朱先生看了,朱先生却以“牢骚太盛防肠断”来安慰、开导我。并告诉我,他虽然七十多岁,每天坚持运动,要散步很长一段路程,并劝我也搞些运动。朱先生还告诉我,他每天必喝白酒一小盅,多年如此。我也是喜欢喝酒的,于是朱先生便用酒招待我,我们边喝边聊。有一两次我带了点好酒到朱先生那里去聊天,我告诉他,以后当妻子再干涉我喝酒时,我将以高龄的他作为挡箭牌,朱先生听了,莞尔一笑。

“文革”后,朱先生更忙了,以耄耋之年,编文集、选集、全集,应各种访问、邀请、讲学、开会,还要翻译维柯……于是我没再去朱先生那里了。最近两年,听说朱先生身体已不如前,但我消息既不灵通,传闻又时好时坏,加上自己一忙,也就没十分注意。

如今,一声惊雷,先生逝去。回想起当年情景,我真后悔这十年没能再去和朱先生喝酒聊天,那一定会痛快、高兴得多。但这已经没有办法了,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不能重复。只是记忆和感情将以更丰富的形态活在人的心底。而这也就是死亡所不能吞噬的人类的有活力的生命和生命的活力。

一九八六年三月七日晨五时匆草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和朱光潜先生曾有过激烈的论争,学术见解也不甚相同,但在作者心中对朱先生却仍充满了崇敬、爱戴之情。

B.作者年轻时知识浅薄、牢骚满腹,写文章也是言辞凶厉、傲慢自大,他为自己对朱光潜先生造成的伤害懊悔不已。

C.本文采用倒叙手法,抓住典型细节,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表现朱光潜先生崇高的品格,表达了深沉的悼念之情。

D.“文革”中作者与朱光潜先生会面时只叙友情,不谈美学,既有当时政治气候的原因,也有两人观点相悖的原因。

E.作者认为朱光潜先生的人品、人格以及人生态度决定了他学术风格,并最终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美学大家。

2.在这篇悼念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朱光潜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6分)

3.作者与朱光潜先生曾经激烈地相互批评过这一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4.朱光潜先生对“论敌”的态度给你哪些启迪?请你结合文本分条陈述。(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