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小题(共21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小题(共21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骊山北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①骊山北而西折②廊腰回③高低冥迷④春光融融

2.翻译文中画线句。(12分)

①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③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④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最后一句实际上在写什么?在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4.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3分)

 

1.建造 萦绕 分辨不清 和乐的样子 2.①走廊宽阔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楼阁各随地形起伏,又向中心区攒聚;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②盘旋,弯曲,像蜂房,又像水涡,矗立在那里,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③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双层通道凌空飞架,不是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④宫人在台上唱歌,歌声响起来,好像充满了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宫人们在以工代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寒冷。 3.侧面写阿房宫占地之广。承上文宫室描绘启下文宫中生活的描绘。 4.对偶、夸张、比喻、对比。 【解析】 1.试题分析:构是建造之意; 缦是萦绕之意; 冥迷是分辨不清的意思; 融融是和乐的样子。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中词语的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选出词句解说不当的一项( )

A.从“明星荧荧”到“焚椒兰也”,作者连用四个比喻句构成一个排比句,极写宫女之多,从侧面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

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写出了宫女们的惆怅心理;“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运用夸张手法既写出了宫女的不幸,又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

C.“收藏、经营、精英”在文中都是金玉珠宝之意,“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既写出宫中珍宝之多,又写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D.本段文字着眼于阿房宫中的“宫女之多”“珍宝之多”,运用对偶、排比、夸张手法极写秦统治者豪华奢侈的生活,从中可以窥见秦亡的迹象。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查看答案

选出与课文原文正确无误的一项( )

A.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C.明星莹莹,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D.使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

 

查看答案

选出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①杳不知其所也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①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不鉴之

C.①辇来秦②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D.①盘盘,囷囷焉②缦立远视,而望幸

 

查看答案

选出对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不当的一项(  )

A.①六王(完了)②蜀山(光秃秃)③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

B.①直咸阳(趋向)②廊腰回(萦绕)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

C.①雷霆惊(突然)②而望焉(宠幸)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

D.①立远视(长久)②朝歌夜弦,秦宫人(做)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