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大的11位教授建议北大实行“高考成绩与...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大的11位教授建议北大实行“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方式,力主打破“高招唯分数论”传统,北大校长表示赞同。

B.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就必须抓紧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简化贷款程序显得尤其重要。

C.作为北京团队的各位老师,大家深感参与教育援助边疆这项活动无上光荣,这项工作也使大家有机会履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D.心理学家分析“网上偷菜”游戏时说,现实中不仅无法获得的“违章窃喜”心理在虚拟世界得以满足,而且朋友间的交往方式也因此变得富有趣味。

 

A 【解析】试题分析:B项句式杂糅,删除“显得尤其重要”;C项“履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把“不仅”放在“现实”前面。 考点: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3G用户双方同时拥有足够的宽带,就可让远隔几千里的人实现既能闻其声又能见其人的梦想,真可谓咫尺天涯

B.“语文科目让我觉得比较难的是繁体字辨析,每个看起来都似是而非。”在参加完2011年复旦“千分考”后,一名考生如是说。

C.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对这一问题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姑妄言之吧。

D.朝韩炮击事件恶化了朝鲜半岛的安全态势。目前,两国边境数千门大炮对峙,局势紧张,双方枕戈待旦,摆足了架势。

 

查看答案

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闪(shuò)  语(xù)迷(mǎnɡ)哑(yīn)

B.壁(qiào)强(jué)喋(dié)雾(báo)

C.柔(nèn)嗡(wēnɡ)湿婆(shī)镯(chuàn)

D.体(liànɡ)静(jì)一(luó)饮(chuò)

 

查看答案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你”与“我”,谁是“看”的主动者?为什么?

答:                                                                          

2.人与人之间的“远”,其实是情感上的隔阂;“近”,是情感上的亲密。那么,为什么“我”会猜想“你”在情感上对不同的对象有亲疏之分呢?

答:                                                                          

3.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朦胧诗,很费猜想,有一位评选家把这首诗理解为爱情诗:表现着爱情还不够巩固的一对青年男女之间彼此的惶恐不安。那么,你眼中的《远与近》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歌呢?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赵丽宏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

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

网住大陆,也网住海洋……

幸好,那并不是真的,

否则,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

呵,在我清醒的视野里,

大海,是那样的自由和宽广,

任你遨游,任你飞翔!

网哟,它应掌握在我们手中,

撒出去,为祖国收起宝藏!

1.填空:

(1)诗歌的开篇,作者面对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织成的“巨大的网”,神思忽动,浮想联翩:由          的“网”延伸到          的“网”,由          的“网”延伸到        的“网”。

(2)这篇文章通篇运用了        的手法。“为祖国收起宝藏”在全诗末尾,起到了     的作用。

2.读到“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这一诗句,你会有哪些联想?

3.诗歌由“网”而起,又由“网”而落,首尾照应,但又不是简单重复。请简要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查看答案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1.简要分析第二小节在思想感情上的表达和艺术手法上的运用。

答:                                                            

2.《雨巷》诗首尾两节只有两个字不一样,请具体分析作者采用这种写法的原因及艺术效果。

答:                                                                      

3.对《雨巷》这首诗的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的“雨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正是“风雨如磐”的社会的缩影。

B.诗中那个“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当时被环境憋得透不过气来,但又不断探索着、追求着的知识青年。

C.那梦幻般出现又幽灵一样地消逝的丁香姑娘,就是作者热切追求而实际上又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D.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绝望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