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学常识填空: ⑴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20年代末开始写诗,是30年代...

文学常识填空:

⑴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20年代末开始写诗,是30年代           派的重要诗人。诗集有                 等,散文集有                 等。

⑵“雨巷诗人”           ,浙江杭州人,是现代诗派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1928年发表《        》一诗,一举成名。出版的诗集主要有《我的记忆》《           》《           》《灾难的岁月》等四部。

 

⑴现代诗   《预言》(或《夜歌》)  《画梦录》(或《刻意集》、《还乡杂记》)  ⑵戴望舒  雨巷  望舒草  望舒诗稿 【解析】试题分析:戴望舒现代诗人。原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代表作品有《雨巷》,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何其芳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诗集《预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考点: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四个比喻,意思连贯,本体、喻体分别含有递降关系。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祖国是一座花园,           仿写: ______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查看答案

关于“意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艾青),是主客观融合的产物,是诗人通过感觉的想象而创造的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能为读者所感知的具象。

B.创造意象时,要尽量少用陈述语、推导语,而尽量多用意象语,即具有具象感、新颖感的语言。

C.写作诗歌要尽量避免通用意象,多用独创意象或非独创意象。

D.大景与宏伟的意象搭配,小景与渺小的意象搭配;乐景与甜美的意象映衬,哀景与忧伤的意象映衬。

 

查看答案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任选一个角度,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

出身农村,一直在地铁通道卖唱,因天使般的声音而走红网络的“西单女孩”任月丽,出现在2011年春晚的舞台上。她的成功点燃了奋斗在底层的草根人群的梦想。然而她刚刚亮相春晚,就引来了中国歌坛实力派女高音歌唱家马梅的炮轰:“正规的艺术学校学生学了四、五年上不去春晚,一些老艺术家一辈子也上不去,但一个在西单地铁卖唱的女孩,只因为媒体的报道,就成为名人上了春晚,这是一种走捷径的做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的诗句借“睡了”和“醒着”这组对立的词语,表现了丰富的思想。请仿照它的形式,用“笑”和“哭”这组对立的词语写两句诗,表现一定的思想和哲理。

街道睡了而路灯醒着/枝叶睡了而树根醒着……/书籍睡了而诗句醒着/哲人睡了而思想醒着/世界睡了而你我醒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也 许

——答一位读者的寂寞

舒 婷

也许我们的心事

总是没有读者

也许路开始已错

结果还是错

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

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

也许燃尽生命烛照黑暗

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

也许泪水留尽

土地更加肥沃

也许我们歌唱太阳

也被太阳歌唱着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

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

我们没有其它选择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生活中不被理解的无奈和孤寂的心情。

B.本诗以促膝谈心的方式来抹去“读者”心中的孤寂感,并回答“读者”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困惑。

C.本诗承认生活中的某些缺憾,但更看重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人生。

D.这首诗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方法,在反复中增加抒情的浓度,在排比中增强语势。

2.作为朦胧诗派的杰出代表,舒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创作的这首诗,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但这并不妨碍生活在21世纪的年轻人,现在年轻人有自己的解读。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文字,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