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艾青),是主客观融合的产物,是诗人通过感觉的想象而创造的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能为读者所感知的具象。 |
|
B.创造意象时,要尽量少用陈述语、推导语,而尽量多用意象语,即具有具象感、新颖感的语言。 |
|
C.写作诗歌要尽量避免通用意象,多用独创意象或非独创意象。 |
|
D.大景与宏伟的意象搭配,小景与渺小的意象搭配;乐景与甜美的意象映衬,哀景与忧伤的意象映衬。 |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任选一个角度,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
出身农村,一直在地铁通道卖唱,因天使般的声音而走红网络的“西单女孩”任月丽,出现在2011年春晚的舞台上。她的成功点燃了奋斗在底层的草根人群的梦想。然而她刚刚亮相春晚,就引来了中国歌坛实力派女高音歌唱家马梅的炮轰:“正规的艺术学校学生学了四、五年上不去春晚,一些老艺术家一辈子也上不去,但一个在西单地铁卖唱的女孩,只因为媒体的报道,就成为名人上了春晚,这是一种走捷径的做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的诗句借“睡了”和“醒着”这组对立的词语,表现了丰富的思想。请仿照它的形式,用“笑”和“哭”这组对立的词语写两句诗,表现一定的思想和哲理。
街道睡了而路灯醒着/枝叶睡了而树根醒着……/书籍睡了而诗句醒着/哲人睡了而思想醒着/世界睡了而你我醒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 许
——答一位读者的寂寞
舒 婷
也许我们的心事
总是没有读者
也许路开始已错
结果还是错
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
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
也许燃尽生命烛照黑暗
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
也许泪水留尽
土地更加肥沃
也许我们歌唱太阳
也被太阳歌唱着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
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
我们没有其它选择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生活中不被理解的无奈和孤寂的心情。 |
|
B.本诗以促膝谈心的方式来抹去“读者”心中的孤寂感,并回答“读者”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困惑。 |
|
C.本诗承认生活中的某些缺憾,但更看重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人生。 |
|
D.这首诗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方法,在反复中增加抒情的浓度,在排比中增强语势。 |
2.作为朦胧诗派的杰出代表,舒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创作的这首诗,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但这并不妨碍生活在21世纪的年轻人,现在年轻人有自己的解读。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文字,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题。
别
吴奔星
你走了,
没有留下地址,
只留下一串笑容
在夕阳里;
你走了,
没有和谁说起,
只留下一双眼睛
在露珠里;
你走了,
没有说去哪里,
只留下一排影子
在小河里;
你走了,
笑容融化在夕阳里,
双眼动荡在露珠里,
影子摇晃在小河里;
哪里都有夕阳,
哪里都有露珠,
哪里都有河水,
你走了,留下了整个的你。
1.诗人巧妙的抓住友人的形象特点,把笑容与____________,眼睛与______________,影子与______________,融合一起,使画面跃然纸上。
2.下列对这首小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诗从结构上来看前三段是相互的否定和不断的反复,在最后两段将思念升华。 |
|
B.夕阳、露水、小河,由远而近,由静到动,远近结合,静动相映,景情相融。 |
|
C.这些大自然中最常见的景物,被诗人信手拈来,寥寥数语,看似平淡,却感人至深。 |
|
D.夕阳、露水、小河无处不在,笑容、眼睛、影子常浮心海,诗人只能以此抚慰忧伤。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再别康桥(节选)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1.“招摇”和“甘心”是怎样诗意的联系在一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解读“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几行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再别康桥》中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
|
B.第三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
|
C.第四节诗,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别情缕缕,离绪重重,现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诗情达到高潮。但这个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惟其如此,才表达了诗人对母校的离情。 |
|
D.从以上几节诗可以看出,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无限的伤感,虽然诗歌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