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11分)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
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7分)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后汉书·陈藩传》)
1.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去则县之县:通“悬”,悬挂 |
|
B.坐左转修武令坐:因犯……罪 |
|
C.事亡如存事:侍奉 |
|
D.蕃常疾之疾:嫉妒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以谏争不合作《师说》以贻之 |
|
B.唯蕃能致焉或师焉,或否焉 |
|
C.蕃因与窦武谋之因人之力而敝之 |
|
D.若陈蕃之徒之二虫又何知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周璆下陈蕃之榻,使者造假遭遇毒打,这两件事体现了陈藩鲜明的个性特点。 |
|
B.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
|
C.陈藩和窦武密谋消灭宦官的事情泄露,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 |
|
D.陈藩宦海几起几落,这与他刚直不阿、爱民忠君的高尚节操分不开。 |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
(2)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
对下列句式特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句 |
|
B.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句 |
|
C.奚以知其然也?定语后置句 |
|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状语后置句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其”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其:代词,它的。 |
|
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其:代词,它。 |
|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两个其都是“代词,它的。” |
|
D.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代词,它的。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往。 |
|
B.虽然,犹有未树也。树:树木。 |
|
C.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
|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夙:早时。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