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5分)
命运给予河蚌的是一粒沙子,河蚌回报世界的却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 ;
, 。
请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标题。(不超过20个字)(4分)
标题:
从有关部门获悉,由搜狐网、《行游天下》杂志社、中国旅游胡同社区等媒体联合推出的“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评选活动结果近日揭晓。日照在“中国最美十大海滨城市”主题评选中排名第五,青岛市位列第二名。
“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主题评选包括十大海滨城市、十大古城、十大森林公园等评选。入围“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评选的旅游胜地的基础设施须具备完整性、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据主办方介绍,此项评选于去年12月启动,评选分推荐、初选、审定等阶段,旅游专家初步评选出目标景区,再由网民通过网络投票方式进行评选。由旅游专家、媒体记者和旅游玩家组成的评审团根据得票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入选名单。
日照依山傍海,历史悠久,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于世。这里水清浪稳,滩平沙细,是我国沿海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休养胜地以及开辟海上运动场、海水浴场的天然良址。日照以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赢得网友和专家的青睐,最终获得“中国最美十大海滨城市”第五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鼓掌的人
[日]藤森成吉
我突然发现这家伙很不正常,唯独他一个人不鼓掌,真不可思议。
演讲者慷慨激昂,台下掌声阵阵。大伙儿把手都快拍烂了,还是一个劲儿地向着讲坛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不,简直是在一齐鸣枪射击。有人嫌鼓掌还不过瘾,竟情不自禁喊叫起来:“一点不错!”“对!我们都挨了打!”“警察是我们的敌人!”
警察犹如街道两旁的树木,布满会场四周。每当群众鼓掌、喊叫时,他们眼睛里就闪烁白光。佩剑仿佛是套在家犬脖子上的锁链,发出“咔嚓、咔嚓”的恫吓声,不用说,这种举动纯属徒劳。演讲者的谴责句句在理,具有法庭和陪审员的权威。何况,警察现在又是被告。
警察要是胆敢在这种场合动手打人,大概到会者谁也不会袖手旁观吧!这一点群众清楚,被告们心里也明白,正因为如此,他们至多只能白白眼,拨弄拨弄佩剑而已。
“谴责警察五一暴行大会”笼罩着法庭式的庄严、激昂的气氛。演讲的工人大声怒斥,听众的心里也在大声疾呼。台上台下,同仇敌忾。然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唯独这家伙阴沉沉.一声不吭,显得无动于衷。
他一动不动端坐在我的邻座,仿佛波涛中的一块岩石。面孔浅黑,身体似乎有点虚弱,鼻子向旁歪斜,目光锐利,身穿土黄色工作服,看上去像个中年工人,他嘴唇紧抿,正出神地望着台上的演讲者。
“混蛋!”我暗暗骂道。居然巧妙地混了进来,你在拼命地看什么呢?是把反抗者的面孔——记入脑海中的手册,还是像蜻蜓那样转动眼睛环视四周呢?……于是我对他严加监视起来,但这家伙依旧纹丝不动。过了好大一会儿,他都没拍过一下手,也没喊过一声。也许他压根儿没这种念头。
我不免纳闷起来,恐怕是个新特务吧!不,说不定是个狡猾的老狐狸也未可知。我把注意力全集中在这家伙身上了,至于台上的演讲,早丢到一边。我决定和他打个招呼。就在我正要把脸凑过去喊声“喂”时,突然发现他的双瞳像电光一样的闪亮。啊呀!这条狗真怪,在哭哩,是不是有所触动了呢?……就在这当儿,雷鸣般的掌声又一次震撼了整个会场。他失神地举起迄今一直垂着的那双手,可是刚举到胸前又垂落在膝盖上。
于是,我看到了一样东西。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其意义远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要大得多,我的热血一下子沸腾起来,四周一片昏暗。我极力睁眼凝视,确实没错,搁在膝盖上微微颤动着的东西是一双没有手掌的手,不!是研磨棒!
我的眼前闪电般地掠过一个幻觉:传送带宛如几十条耀眼的白练,奔腾不息。马达隆隆鸣响,机器令人目眩地飞速旋转。突然,五根手指和手掌碰到磨得光亮的钩形加工品,顿时在一片浅红色的烟雾中飞舞……
我全明白了,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你!”
我失声抽泣,眼前一片模糊,还是伸出双手,紧握住那山芋般的,无声地颤动着的物体。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第2段是场面描写,其表现的内容是与会者的激愤,其作用是反衬“不鼓掌的人”的冷漠。 |
|
B.第3段中的“不用说,这种举动纯属徒劳”的原因是指:①演讲者的谴责句句在理,具有法庭和陪审员的权威;②警察现在又是被告。 |
|
C.第9段中“是研磨棒”运用修辞方法是比喻,其作用是形象体现双手残疾的情况,衬托这位残疾工人的斗争精神。 |
|
D.本文以残疾人被误会的故事作为主要题材,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有线索的作用,主人公是残疾人。 |
E.本文用了悬念法,因那人没手掌而误以为是特务,到最后“才明白”他根本没有手掌,是一位倾其全力鼓掌的人。
F.从全文看,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显得曲折起伏,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2.本文中“我”对待那不鼓掌的人的态度分为哪几个阶段?作用是什么?(6分)
3.本文对无手掌的鼓掌人在文中预先作了暗示,埋有伏笔,请找出有关和后边相互照应的语句。(6分)
4.本文在构思上最大的特点是误会、联想、想像与对照,请就其中的一种手法谈一谈你的理解。(8分)
补写下面的空缺部分。
1.无丝竹之乱耳, 。
2. , ,受下赏。
3.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亲小人,远贤臣, 。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九 江 闻 雁
陈 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⑴本诗首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4分)
⑵简要分析诗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4分)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李疑尚义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失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①愿士②,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选自《续藏书孝义名臣》)
注释:①姁姁(xǔ xǔ):和悦貌。 ②愿士:谨慎老实之人。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假:借 |
|
B.籍其数而封识之。籍:登记入册 |
|
C.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脱:倘若,如果 |
|
D.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壮烈:勇敢而有气节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我不幸被疾矣②妆成每被秋娘妒 |
|
B.①面发囊②探石发穴,靡计不施 |
|
C.①籍其数而封识之②籍吏民,封府库 |
|
D.①举世混浊,清士乃见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
A.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
|
B.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
|
C.人用是多疑 |
|
D.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
4.选出最切合本文写作主旨的一项是( )
|
A.希望社会上的人崇尚道义,患难相恤,不图回报 |
|
B.希望社会上的人以诚相待,助人为乐,继承古风 |
|
C.痛感世俗以貌取人,埋没清士,毒化社会风气 |
|
D.痛感世俗嗜利忘义,以李疑之事劝谕世人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和课文原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5分)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