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4分)

2.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分)

3.最后一句在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1.“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氛围(1分);“客散暮江头”,“暮江头”点明时间地点(1分);暮霭沉沉,朋友扬帆远去,营造了清冷凄切的送别环境。(2分) 2.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1分)人之有情,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之情(1分)。 3.写法:以景结情(1分),寓情于景(1分);好处:营造意境,含蓄蕴藉(1分)。 “青山万里一孤舟”用辽阔的万里青山与孤舟的对比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恋恋不舍的深情(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送别诗一般都与离情有关,本题要求分析写景的作用。可找出写景的词汇从用词色彩和感情色彩两方面来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嘉传

    太子兴伐立,其母为太后。元鼎四年,汉使安国少季往谕王、王太后以入朝,比内诸侯;令辩士谏大夫终军等宣其辞,勇士魏臣等辅其缺,卫尉路博德将兵屯桂阳,待使者。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国人多不附太后。太后恐乱起,亦欲倚汉威,数劝王及群臣求内属。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於是天子许之。

    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馀人,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其居国中甚重,越人信之,多为耳目者,得众心愈於王。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使者皆注意嘉,势未能诛。王、王太后亦恐嘉等先事发,乃置酒,介汉使者权,谋诛嘉等。使者皆东乡,太后南乡,王北乡,相嘉、大臣皆西乡,侍坐饮。嘉弟为将,将卒居宫外。酒行,太后谓嘉曰:“南越内属,国之利也,而相君苦不便者,何也?”以激怒使者。使者狐疑相杖,遂莫敢发。嘉见耳目非是,即起而出。太后怒,欲鏦嘉以矛,王止太后。嘉遂出,分其弟兵就舍,称病,不肯见王及使者。乃阴与大臣作乱。

    天子闻嘉不听王,王、王太后弱孤不能制,使者怯无决。又以为王、王太后已附汉,独吕嘉为乱,不足以兴兵,欲使庄参以二千人往使。参曰:“以好往,数人足矣;以武往,二千人无足以为也。”辞不可,天子罢参也。郏壮士故济北相韩千秋奋曰:“以区区之越,又有王、太后应,独相吕嘉为害,原得勇士二百人,必斩嘉以报。”於是天子遣千秋与王太后弟樛乐将二千人往,入越境。吕嘉等乃遂反,下令国中曰:“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专欲内属,尽持先王宝器入献天子以自媚,多从人,行至长安,虏卖以为僮仆。取自脱一时之利,无顾赵氏社稷,为万世虑计之意。”乃与其弟将卒攻杀王、太后及汉使者。遣人告苍梧秦王及其诸郡县,立明王长男越妻子术阳侯建德为王。(选自《史记》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多为耳目者               耳目:亲信

B.男尽尚王女               尚:崇尚

C.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 畔:叛乱

D.分其弟兵就舍             就:靠近

2.下列句子中,都表现吕嘉“老谋深算”的一项是: ( ) (3分)

①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馀人

②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

③其居国中甚重,越人信之,多为耳目者,得众心愈於王

④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

⑤嘉遂出,分其弟兵就舍,称病,不肯见王及使者

⑥遣人告苍梧秦王及其诸郡县,立明王长男越妻子术阳侯建德为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 ①②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由于王太后是中原人,南越国的人大多不依附王太后,因而王太后劝说南越王和群臣归属汉朝的做法没有成功。

B.南越国内君臣不和,特别是南越王、王太后两人与丞相吕嘉之间的政见不同,这是引起南越国内乱的重要原因。

C.南越王和王太后设下了一个鸿门宴想杀掉吕嘉,但由于汉朝使者犹豫不决而没有成功。吕嘉觉察后产生了背叛之心。

D.汉朝的介入加速了吕嘉叛乱的步伐。就在汉朝天子派遣军队进入南越国之时,吕嘉等人造反,并杀死了南越王及王太后。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4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分)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3分)

 

查看答案

《边城》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追求?(6分)

 

查看答案

老舍、曹文轩、余秋雨等是中小学生最喜爱的作家。仿照对余秋雨的评介示例,选择老舍或曹文轩,以第二人称写一段评介。要求:70字左右。(6分)

示例:                                                            

余秋雨:                                                           

一生文化苦旅行无疆,寻觅中华笛声叹千年。你用创造文化的历史而载入历史。你用自己的努力唤起了更多的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温情和敬意。

 

查看答案

《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四大名著熏陶了中华民族,使华夏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底蕴。请你选择《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中的一部,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3分)

上联:读《水浒》,明侠肝义胆。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善论,常被与孟子的性恶论比较。

B.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C.曹文轩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精擅儿童文学。代表作品有《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

D.高建群,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他的《最后一个匈奴》与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废都》等陕西作家的作品引发了“陕军东征”现象,震动了中国文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