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
A.我们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广告代言的法律出台,目前只能使用《广告法》来规范广告代言行为,这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
|
B.继2006~2007年的那一轮房地产泡沫之后,当前国内一些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又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房价创新高,制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资本泡沫。 |
|
C.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美元的不断贬值,冲击了全球资产价格,对股市楼市的投机行为推波助澜,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
|
D.美国总统奥巴马亚洲之行在国内恶评如潮,媒体甚至到了无事生非的地步。有媒体连他向日皇行大礼也不放过,嘲笑他的表现像个“矮化了的大国”元首。 |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A.缥缈毕竟独出新裁沧海桑田 |
|
B.惬意广袤循序渐近根深蒂固 |
|
C.暧昧拘泥不假思索风驰电掣 |
|
D.接洽布署共商国是另辟蹊径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A.数见不鲜(shuò)扪参(shēn )历井讥诮(qiào)精髓(suí) |
|
B.溘然长逝(kè)数(shù)罟粗犷(kuàng) 憎恶(zēng) |
|
C.未雨绸缪(móu)饿莩(piǎo) 巷道(xiàng)跬(kuǐ)步 |
|
D.蓦然回首(mò)提纲挈领(qiè)内疚(jiù)金石可镂(lòu)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归
周 密
夜深归客依筇注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才,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汉时君称臣,父称子,平辈互称,皆为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也。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然长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
(《汉书·袁盎晁错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全相同的一组是 ( )
|
A.①以其辩得幸太子 ②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
|
B.①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②后擅权,多所变更 |
|
C.①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 ②书数十上,孝文不听 |
|
D.①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 |
②不效则治臣之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②乃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
B.①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②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
|
C.①以其辩得幸太子 ②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
|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 |
②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晁错为人严肃刻薄,不近人情,但是他能言善辩,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深得孝文帝太子及景帝的赏识和宠幸。 |
|
B.晁错极力主张借诸侯的罪过来削弱它们的土地,收取他们四边的郡城,只有这样才能尊崇天子的地位,国家才会安定。 |
|
C.晁错的改革遭到了诸侯们的反对,晁错的父亲急忙从颍川赶来劝说他,晁错不为所动,父亲饮药自尽。不久,晁错也被斩于东市。 |
|
D.晁错死后,邓公作为抗击吴楚叛军的将领,向景帝谈及他对诛杀晁错的看法,他认为处死晁错其实是替诸侯报了仇。 |
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司马迁和班固评述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司马迁认为吴楚发动叛乱之后,晁错并不急于匡救国家之难,却想着公报私仇。 |
|
B.班固认为晁错进行改革是为国家长远计,而没有看到改革给自身带来的危害。 |
|
C.司马迁认为晁错当权后变更国家原有的制度,不计个人得失,是难能可贵的。 |
|
D.班固认为晁错虽然没能终其天年,但其忠心可鉴,为后代人所同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沛公起如厕如:动词,“去”“上”。 |
|
B.沛公则置车骑置:放弃。 |
|
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道:道路。 |
|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动词,责备。 |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不胜杯杓 |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
C.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
D.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3.翻译下列语句。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