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次:驻扎 |
|
B.可烧而走也 走:逃跑 |
|
C.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轻锐:轻装精锐 |
|
D.引军北还 北:北面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裹以帷幕,上建旌旗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
|
B.乃取蒙冲斗舰十艘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
|
C.顷之,烟炎张天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
|
D.进,与操遇于赤壁 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与操遇于赤壁”略写进军过程,交代决战地点。 |
|
B.“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反映了曹军的骄傲情绪以及由此产生的麻痹心态。 |
|
C.“初一交战……瑜等在南岸”略写初战,交代两军方位,为下文“东南风急”,风助火威作铺垫。 |
|
D.“时操军众已有疾疫”“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这些话都证实了诸葛亮的预言是正确,从一定侧面说明了曹操失败的原因。 |
下列各项对课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等编纂而成,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编写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
B.本文结构清晰,内容安排也很自然、严谨。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先写战前各方的活动,侧重写孙刘联盟;再写战斗实况及结果。 |
|
C.作者详写孙权和刘备方面,对曹操方面则是略写,且大部分是侧面描写,这样以孙刘为主,兼及他方的写法,避免了重点不突出的毛病。 |
|
D.本文以清晰的笔墨,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各种人物的对话,写了孙曹双方劣势和优势、被动和主动转化的因素与结果。 |
下列各句根据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②刘备天下枭雄 ③豫州今欲何至 ④巨是凡人 ⑤我,子喻友也 ⑥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 ⑦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⑧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⑨灌油其中,裹以惟幕 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⑾行将为人所并 ⑿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
A.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⑾/⑩⑿ |
|
B.①⑾/②④⑤/③/⑥/⑦⑧⑨/⑩⑿ |
|
C.①②/④⑤/③⑥/⑦⑧⑨⑩/⑾⑿ |
|
D.②④⑤/①⑾/③⑥/⑦⑧⑨/⑩⑿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却)③乃罢会(于是)④骑乃得过(于是)⑤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仅,只)
|
A.①③⑤⑥ |
|
B.②③⑤⑥ |
|
C.①④⑤⑥ |
|
D.②④⑤⑥ |
下列各句中的“为”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恐为操所先(表示被动) ②昔人云:将以有为也(作为) ③冰,水为之(结成) ④何辞为(原因) ⑤不为尧存(为了)
|
A.②③④ |
|
B.①②⑤ |
|
C.②③⑤ |
|
D.①②③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
A.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没有,不) 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 |
|
B.今为君计(出计,谋划)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计谋) |
|
C.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统帅,带领)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将要) |
|
D.鲁肃闻刘表卒(死)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