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对下面一首宋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虞 美 人 听 雨 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

对下面一首宋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虞 美 人

听 雨

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A.“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从红烛映照、罗帐低垂这样氛围中引发青春与欢乐的联想,抒发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怀。

B.“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C.“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描写的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由反思而逐渐旷达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

D.这首词层次清楚,脉络分明。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时间顺序 ,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 ,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C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鉴赏的能力。“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这是一首小令,却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1)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                    ,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弯弯,步上山去。

(2)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                   ,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

A.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

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

B.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冲着隔夜的寒气

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

C.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

背光则幽黯,迎光则微明

D.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冲着隔夜的寒气

背光则幽黯,迎光则微明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B.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

C.在这个南方的小城,几乎看不到雪,可是昨夜一场沸沸扬扬的大雪竟把全城都变成了银白的世界。

D.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

B.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

C.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D.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冷酷黎民湿漉漉想入非非

B.冰雹清爽慢滕滕淅淅沥沥

C.屋檐遣散油布蓬若即若离

D.青苔锁屑灰濛濛山隐水迢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料(xiào)(rú)慕(qián)首仓(jié)

B.滂沱(tuó)裙(jū)(rú)动氤(yūn)

C.(jié)鼓舔(shì)(wěng)郁弓(xuán)

D.(tǎn)忑充(pèi)咀(jué)(jíng)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