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鼠标的一次误击,随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成人世界中的东西完全裸示在孩子面前。网络中有一条著名的游戏规则,便是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于是人们开始高呼“积点网德”,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 网络对青少年的主要危害是                                          。                                      

(2) 这段文字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   

 

 (1) 网络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难以防范  (2) 要重视网络道德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此题要求根据题干要求准确筛选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一问的关键词是“负面信息”;第二问的关键词是“于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根据下列语句,给“博客”下定义。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   

①博客是一种简便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②博客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

③博客能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④博客都能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摘要。

定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粘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

  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一九四二年七月三日

1.诗中写了自己的家乡,写了家乡春天的哪些景象?是怎样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使人如同身临其境的?

2.哪几句诗写的是解放区的景象?作者在选取形象和选用词语上有什么特点?

3.诗人是怎样将解放区和沦陷区对比着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发  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1.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过程?

2.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描写自己的发现的?这些意象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作者要一再重复“我来了”“那不是你”?

4.“噩梦”本来就够压心的了,为什么作者还要说“噩梦挂着悬崖”?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迸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

D.“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希望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赤胆忠心。

 

查看答案

《发现》的作者是(      ),代表作品有诗集《      》《      》等。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要求仿写句子,要求:①句式基本相同。②把握所给语段的语脉及创设的意境。    

你向往山居的清净,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你仰慕                  ,就必须                  ;你希望                  ,就必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