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话说清末名臣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积极推行新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话说清末名臣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积极推行新政,孙中山对他极为推崇。一次,孙中山出洋回国,途经武昌,特地到总督衙门求见。孙中山掏出自己那张只印有姓名、籍贯的名片来,在背面写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字样,交门官递上去。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了名片。

  ②孙中山接过名片一看,只见背面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明白,这是张之洞嫌他不恭,在拿架子,不肯买账。血气方刚的孙中山来了个照“礼”回敬,在名片背面又写上“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再请门官送进去。张之洞一见,大为吃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并以大礼相待。由此可见,孙中山虽为“布衣”,却早怀大志。

③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临时总统府设在前清的南京总督衙门内。孙中山住着一间不大的房间。房里有四把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沙发。墙上挂着中国大地图和世界大地图。书桌上除了文具和要处理的公文以外,还摆着一些书籍。他的房屋外面是客厅,兼做饭厅。本来黄兴要给他调换房子,他却说:“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无须华丽宫殿。如无合适的旧房,搭设棚屋也无不可——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

④孙中山穿衣服也很朴素。他以前是穿西装,做临时大总统以后,他便把当时流行的学生装安上翻领,改成四个口袋的一种新式服装来穿。他就职临时大总统就是穿这种衣服。有一回秘书问他:“您哪里弄来这套衣服?”他含笑回答说:“这个样式是我创造的,既大方,又好看,又便宜,以后要提倡穿这种衣服。我们中国人穿长袍马褂已不合时代了,穿西装又穿不起,穿这衣服最好。”“中山服”就是这样来的。

⑤孙中山的日常生活十分有条理,有规律。他起得比一般人早,用冷水洗脸。每天早晨总要把一天内将做的重要事情简单地记下来。他非常重视仪表的整洁,每天早晨都要刮胡子,刷衣服,出门的时候。还要对着镜子把头发梳好。他外表的整洁与内心的有条理是一致的,人们从来没有看到他有过烦躁不安的表情。

1.解释词语:

一介儒生:   

血气方刚: 

2.读下列对联,说说对联有哪些基本特点?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答:

3.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张之洞当时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答:  

4.孙中山当了总统之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作者为什么先从其“住”的方面写起?

答: 

5.标出选文第⑤段有概括作用的语句,并品味其表达作用。

答:

6.简析该选段所表现的语言特点。

 

1.一介儒生:一介,一个;儒生,旧指通儒家经书的人,现泛指读书人。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2.①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③要平仄相对,音调和谐;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联系。 3.(1)孙中山当时是一介布衣,而张之洞为朝廷重臣,两者地位悬殊。但在交往中,孙中山面对朝廷重臣,不卑不亢,表现出了一代伟人所拥有的高尚道德品质。(2)可以从三方面去分析:孙中山的不卑不亢,早怀大志,很深的文学造诣。另外,可以谈一谈张之洞的思想。毕竟事情的发展往往是两方面共同促成的。 4.“住”的方面最能代表孙中山先生的“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住”的变化最引人关注,也最能体现人物精神。 5.文段中心句是“孙中山的日常生活十分有条理,有规律”,在段落中起到“总起”的作用。 6.这篇文章承传了一般传记的语言特点,浅显易懂。无论是写早年时期的孙中山,还是写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无论是写孙中山与张之洞对对子,还是写孙中山的生活起居,都使用了详实的语言展现出孙中山先生各个时代层面的气质精神,将历史还原,再现了世纪伟人的历史风貌。作者将其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思考并承传伟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尚道德节操,以及所辐射出来的个人魅力。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一介儒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血气方刚: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2.本题考查对联。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本题可以从文章中字词的使用及孙中山、张之洞的文字说明总结出答案。“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孙中山穿衣服也很朴素。”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住的方面最能说明一个人的生活情况。另外人物的一些事往往通过住体现出来。 5.本题考查对文段概括能力。一般来说,概括作用的语句放在开始或结尾。本段开始“孙中山的日常生活十分有条理,有规律。”便是对文段的概括。 6.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特点的理解能力。本文是一则传记。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而且浅显易懂。本则传记则具有这些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空:

⑴从《史记》到     》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其中     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⑵人们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                    ”的诗句来赞颂那些献身事业的人。

⑶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论语》)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语句,完成下面题目。

孙中山知道不能从正门进城,便决定走旁门,护卫在前开路,围观的群众让出一条道来,他们才绕道回到总统府。南门城楼上的。守城官员,只见大总统出了城去,却没见他归来,急忙分头寻问。当问到总统府号房(传达室)时,才知道总统早已回府了。

文中两个“才”字用得巧妙,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查看答案

“推翻满清,奔奔奔,妖氛全扫净”一句歌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格?请用同样的修辞格仿写句子。

 

查看答案

为下则短文拟写一个不超过7字的标题,以概括该文内容。

“澳”字的本意,指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在古代,又指对外通商的地方。“澳门”这一称呼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个被用做“澳”的港口有两座山对峙,好像一座门,所以就叫做“澳门”了。也有人认为,珠江口外许多水道的出口都叫“门”,如虎门、横门、磨刀门等,澳门的得名不过是习惯罢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位人大代表说,乱收费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就是有关领导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B.目前,无论是国内建筑界,还是一般的知识阶层的社会大众,人们对建筑批评似乎还是保持着一种漠然,建筑艺术远未如其他艺术那样,形成活跃而健康的批评氛围。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D.布什政府一向致力于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当然可以大张旗鼓地炫耀一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