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25年,华罗庚在金坛中学毕业后,进了上海中华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25年,华罗庚在金坛中学毕业后,进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后来由于交不起学费,没有毕业就失学了。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     是冬天,罗庚     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     这样伸着,右手     在不停地写……”

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人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的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

1.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添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是冬天,罗庚     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     这样伸着,右手     在不停地写……

A.不管依然就仍

B.尽管仍然只好还

C.不管仍然只好仍

D.尽管依然就还

2. 指出选段中的一处细节描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3.华罗庚失学的原因是什么?你能推想当时的社会状况吗?

答:

1949年新中国成立。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了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于1950年2月带领全家登上一艘邮船从美国动身回国。在香港,他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公开信中说:“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就在这一年的3月16日,华罗庚到达北京,回到北京清华大学担任教授。

……

回国后,华罗庚除致力于数学研究外,还非常注意发现和培养有志于献身数学科学的青年人。他积极倡导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

有一天,他收到一封信,信是厦门大学图书馆管理员陈景润写来的,陈景润在信中说,他精读了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并就其中关于他利问题的几个地方,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堆垒素数论》出版后,国内外数学界赞赏备至,没有人提出其中还有需要商榷的地方,他想不到一个无名青年竟然提出有的地方似乎值得改进。

华罗庚看了这封大胆而又坦率的来信,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他兴奋地说:“这个年轻人真有想法!”随后。他向全国数学界推荐了陈景润,建议数学学会邀请陈景润来北京参加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不仅如此,还把陈景润从厦门调来北京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做自己的研究生,亲自指导他继续深入地钻研数论。

4.选段画横线的内容的顺序可不可以掉换?为什么?

答:

5. 画“   ”的句子中含有“没有……也没有……而是……”句式,说说这一句式对内容表达所起的作用。

答:

6.从华罗庚发现陈景润这件事,我们得到许多启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人应该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B.作为青年人应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

C.作为权威,应该甘做人梯,为青年人的成长作出贡献。

D.作为前辈应该正视自己学说中的瑕疵并关心培养后来者。

 

1.D 2.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足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这是一段很成功的细节描写,尤其是“一抹”、一“甩”、“伸着”这几个动词,形象很具体,很感人,华罗庚连处理“鼻涕”这样的小事都没有心思,也顾不上管了,极好地刻画了人物对数学学习的痴迷状态。 3.交不起学费;当时社会贫穷落后,战乱不止,民不聊生。 4.不可以,因为“国家利益”只能摆在第一位。 5.“没有……也没有……而是……”句式的运用,将常人可能有的两种错误态度与华罗庚的不一般表现做对比,鲜明地突出了华罗庚发现科技人才的兴奋和喜悦。 6.C 【解析】 1.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尽管:副词。表示消除顾虑,放心去做;表示让步,先承认某种事实,后引起转折,下文往往有但、但是、然而等呼应词。依然:照旧。仍然:表示情况没有变化,或回复原状。 2.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华罗庚失学的原因原文交代的很清楚“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后来由于交不起学费,”,推想是一道活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言之有理即可。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顺序是文章作者的安排顺序,关系到一片文章的构思,所以顺序不能颠倒,颠倒就会使文章显得特别混乱。此题是句子的顺序,也不能颠倒,因为先国家后集体个人。 5.本题考查句式。这是一个假性否定句式。为的是更曾层次的肯定。 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作为权威,应该甘做人梯”的说法,在文中找不到根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空:

《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来称《诗》或《诗三百》,悼念汉代被尊奉为         经典之一。

⑵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归园田居》其三)

⑶                 ,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查看答案

文章小标题有怎样的好处?

答: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安排了工作吗?这些新来的同志。”局长亲切地对我说。

B.他到处收集有关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地分析;不拘泥于前人的方法,终于有了新的发现。

C.“一鸣惊人”“愚公移山”“孔融让梨”……孩子们指着画盘齐声念出几十个成语。当他们念到成语“不屈不挠”时,胡锦涛接过来说:“好,我祝你们不屈不挠、马到成功!”

D.从山前一直攀登到海拔1 860米的绝顶,饱览了“人字瀑”“百丈泉”“石笋峰”“百步云梯”“天都峰”……等奇观美景,可谓平生一大快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电信业内人士报料,“高额吸费电话”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

B.后金融危机时代,欧洲一些国家如希腊,由于债务危机已经导致债务负担出现不断加剧的趋势,使国家主权风险迅速提高。

C.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与会的国家首脑以防止“核恐怖”为中心话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磋商,提出了一些基本共识。

D.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是主题演绎的形象载体和视觉标志,与历届世博会吉祥物形象相比,在主题表现、造型设计等方面有明显区别。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多哥队头号球星、效力于英超曼城俱乐部的阿德巴约在这次枪击案中安然无恙。事后第一时间,他向非洲足球发出了责难。

B.西南山区有支红军游击队,在队长罗龙虎的领导下,用各种方式打击当地国民党驻军和土豪劣绅,闹得敌人左右为难

C.《重庆日报》2010年4月22日报道:文强一审判死刑,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审判公平公正,量刑准确,大快人心

D.二爷生性胆小怕事,就怕天上掉根茅草砸着自己,战战兢兢地生活了一辈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