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王勃的《滕王阁诗》,完成下列题目。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题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
|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极写了阁之高,阁之静。 |
|
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格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
|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
2.对这首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
|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题西山雨”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 |
|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
|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才华横溢,能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
|
B.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李元英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一所楼阁。李元英后封为滕王,所以此楼命名为“滕王阁”。唐高宗时阎某任洪州都督又重新修缮,王勃在赴交趾探父途中,正遇当地在此大宴宾客,于是被邀参加宴会,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序文。 |
|
C.这篇序文,实际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
|
D.文中用典贴切,简练含蓄。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自己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 |
|
B.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自己并不像是谢玄那样出色的人才,却能在今日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 |
|
C.他日趋庭,叨陪里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会;今天举起双袖作揖谒见阎公,(受到阎公的接待)十分高兴,好像登上龙门一样。 |
|
D.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杨得意生不逢时,(只能)抚弄着司马相如的赋独自叹惋。 |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喝了贪泉的水,仍觉得心境清爽,处在奄奄待毙的时候,仍然乐观开朗。 |
|
B.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北海即使遥远,乘着旋风也可以到达;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 |
|
C.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孟常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怎能效法阮籍不拘礼法,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还呢? |
|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胸怀,也仰慕宗悫“乘风破浪”的志愿。 |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有误的一项
|
A.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地势偏远,南海深邃;天柱高耸,北极星远悬。 |
|
B.关山难越,谁悲夫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雄关高山难以越过,谁能悲悯那迷路的人呢?(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 |
|
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誓召见又是何年? |
|
D.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屈原贾谊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 |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戛戛乎陈言务去,求新之谓也。至于填词一道,较之诗赋古文,又加倍焉。窠臼不脱,难语填词,凡我同心,急宜参酌。(李渔《闲情偶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