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划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20...

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划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央视《面对面》记者在对他专访时问道:“你幸福吗?”莫言回答道:“不知道。”记者继续追问:“绝大多数人觉得您这个时候应该高兴,应该幸福。”莫言称:“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心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我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首得诺奖,莫言已被捧到了神一样的高度,然而记者的提问却没有得到“回复”,莫言无比真诚地阐释了自己为难的原因——一直不觉得有多幸福,但在别人眼里恐怕不得不幸福。可见,观察幸福起码有两个角度:1)                    。显然,前者才是最真实的答案,也较后者重要得多。其实,人人皆有苦恼和焦虑,幸福 (2)                           

 

①自己心里的幸福和别人眼里的幸福②幸福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指数和标准的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这类题,注意理清各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由第一段记者认为莫言得奖应该幸福,而莫言却不认为如此,从而得出观察幸福起码的两个角度。再结合两个角度得出幸福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指数和标准的。答错一处扣2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初见黄君是在她们单位上,那是一个大眼睛顾盼生辉、长头发、扬止有仪的女孩。

B.把鸟粪做成的粉末掺在护肤品中,涂到脸上,这一做法听起来古怪可笑,甚至有点不拘一格,反而刺激了现代人的好奇心。

C.想那梅雨时节,闺中小姐也曾百无聊奈,庸懒地依在这里,看雨打芭蕉,晚晴独照,叹年华似水,如花美眷,将心事婉转成琴声一曲。

D.随着经济的发展,这座沉寂了许多年的边陲小城,一到夜晚也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呈现一派繁华景象。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猿猱谪戌呕哑嘲喳度长契大

B.蚕从丛菊轻拢慢捻群山万壑

C.孝悌藩篱鸡豚狗彘转轴拨弦

D.氓隶阿谀峨嵋巅驽马十驾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只存在一个错误的选项是:(   )

A.金石可(lòu)(qūn)巡占(pǔ)句(dòu)

B.(shuò)漠饿(fú)锦(shè)扪(shēn)历井

C.(xiáng)序数罟(chùgǔ)弃甲(yè)兵呕哑(ōu yǎ)

D.(jiǎo)龙经(zhuàng)鞭(chī)不积(guī)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

张 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渔 父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波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1.对于“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原因,屈原和渔父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2.屈原以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说明了什么?

3.渔父以“沧浪之水”的比喻,说明了什么?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颜色”“形容”都是古今异义。

B.“何故”“是以”两个短语在词序上特点相同。

C.“于物”“见放”中“于”“见”都表被动。

D.文中两个“乎”,在意义用法上不相同。

E.“察察”“汶汶”“皎皎”三个叠词,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不全相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