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对上阕第三句(即“不管……宽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既是写实,又是比喻。 |
B.诗人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表现了在风浪中搏击的豪迈之情。 |
C.诗句抒发了诗人勇敢、无畏的革命激情和斗志。 |
D.诗人觉得只有与风浪搏斗才能感到舒畅。 |
2.下列对诗人引用孔子的一句名言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的原意是以流水的一去不复返,比喻时间的流逝,告诫人们,创造美好的事物。 |
B.诗人借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和人民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速建设自己的国家。 |
C.这句话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
D.孔子的话原来的意思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时光流逝之快。 |
3.在“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句诗里,哪个词用得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
4.“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上阕写暮秋景色,词中哪些词语起了描写秋色之深的作用?
2.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及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的“赋”——直接抒情、叙事,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使用“赋”有什么艺术效果?
3.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少年毛泽东什么样的形象?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矿坑忍耐徒然 |
B.销亡潜藏时晨 |
C.临降苦役沉重 |
D.覆亡欢欣利剑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姊( )妹 洞窟( ) 枷( )锁
某大型商场为方便顾客,在出口处准备了便民伞,无偿提供给未带雨具的顾客应急使用。为提示顾客用后及时归还,请你为商场拟写两句告示语。要求语言得体,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另一个肖邦
佚名
自从青年时代离开波兰,肖邦就一直漂泊异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直到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被运回故乡的只有他的心脏。出生于华沙省热那佐瓦沃拉的肖邦,虽然父亲是住在波兰的法国人,但母亲的波兰血统在他身上却始终占着优势。肖邦的音乐无论在外表上如何显现巴黎气质,但内在的精髓却更多地凸现出斯拉夫人的民族特质,“使用一架巴黎钢琴的波兰诗人”是对他的一个比较形象又恰当的描述。超绝的才情让肖邦从不依赖传统形式或手法进行创作,而波兰人特有民族气质和音乐素材成了他取之不尽的艺术灵感之源。15首波洛涅兹舞曲和56首玛祖卡舞曲是最具波兰气质的音乐作品,他们是英雄的赞美诗,是灵魂的舞蹈。
保罗·亨利·朗在他的权威音乐史专著中说,“没有肖邦,19世纪下半叶的音乐是难以想像的……肖邦的情感幅度广阔得惊人,从轻淡的、太空般的愁绪到灼热的光芒和赞歌般的意气风发。”肖邦的外表和纤弱的体质常常要给人一种阴柔、女性化的错觉,就像那些为数众多的肖邦的肖像画给我们留下的印象。而真正熟知肖邦音乐的人,会意识到只有肖邦好友德拉克罗瓦的肖邦肖像才表现出肖邦的某种内在精神气质。那是另一个肖邦,他让我们常常想探究外表纤弱忧郁的诗人到底哪儿来的英雄主义的悲壮和激昂。
无数个马略卡岛上海风吹拂的夜晚,无数个诺昂庄园田园间散步的黄昏,肖邦从未停止过思念他的故国波兰。无论是在艺术名流会聚的桑夫人的客厅中演奏,还是在西班牙古老修道院的小屋中作曲,肖邦的思绪始终被热那佐瓦沃拉故园的树林和小屋所牵引。乡愁已不是一种情绪,而成为他精神在别处的一种象征;波兰与其说是他念念不忘的故土,不如说是他内心深处为自己建立的一个精神家园。因为这样一种灵魂的独立和精神的超越,肖邦才成为肖邦——那个无愧于时代英雄称号的诗人肖邦。
1.为什么说“使用一架巴黎钢琴的波兰诗人”是对肖邦的一个比较形象而又恰当的描述?
答:
2.请从文章中简要概括肖邦的情感特点。
答:
3.文题“另一个肖邦”的含义是什么?
答:
4.两篇文章同为写肖邦,却有着不同的风格,请与《肖邦故园》作比较,思考写法上的异同。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