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朱竹君先生传 姚 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朱竹君先生传

姚 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集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为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知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余,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胜,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上下诏求遗书会:适逢

B.且言搜集之道甚备:齐全

C.所欲著书皆未就:靠近

D.先生于伯思,皆高才酒耽:沉溺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时于间属文 ②吾还也

B.①后进士多因以得名 ②佯狂不知所

C.①过降级,复为编修 ②不赂者赂者丧

D.①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 ②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朱竹君年轻时就以善于写文章而闻名,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过编修、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安徽学政和福建学政等官职。

B.朱竹君建议开局搜寻古籍,得到军机处大臣刘文正、于文襄的大力支持,朝廷因此开设四库全书馆,朱竹君也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撰。

C.朱竹君喜好交游,朋友众多;为提携后进之士,常常称道他们的优点,掩饰他们的缺点。他时常在与朋友饮酒谈笑之间写文章,而这些文章又写得很好。

D.作者在二十多岁时就认识了朱竹君,并在一起慷慨谈论。他认为朱竹君不幸早逝,一是过于喜欢喝酒,二是朋友众多,交往甚密而导致过度劳累。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1)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2分)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分)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3分)

 

1.C 2.C 3.B 4.(1)(2分)译文:先生起初被诸城刘文正公了解,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 (2)(3分)译文: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玉璧)来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3分)译文:狗和猪吃的是人吃的东西,却不知道收敛,路上出现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解析】 1.就,完成 2.均是表原因的介词,可译为“因为”。A、①代词,  ②语气词,还是。B、①结构助词,的。②动词,到、去。D、①连词,表并列  ②连词,表转折 3.对朱竹君的建议,刘文正是不喜欢的,不准备把他的建议给皇帝看,而于文襄是大力支持的 4.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1)为……所,表被动,1分;以为:认为,1分;句子大意1分(2)均,比较,1分;之,这,1分;负,使……承担,1分。(3)检,收敛,1分;涂,道路,1分;饿殍,饿死的人,1分;发,打开粮仓,1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隘(xiá)萌(niè)断(jiān)(dài)捕

B.(jiāo)水船(wù)缧(xiè)倜(tǎng)

C.墙(yuán)丝(gě)(shěn)知(zhù)藏

D.蓓(lěi)(lǐ)酪迤(wēi)玉(pēi)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奥运会开幕式一向是主办城市向全世界推介其文化和历史的舞台,伦敦奥运会也不例外。从莎士比亚到罗琳,从工业革命到社交网络,英国人试图通过三个小时的表演和狂欢告诉世界:伦敦影响了,也将继续影响着世界。

请以“奥运会开幕式”为作文切入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你可以评价本届或其他某届开幕式的优劣,也可以从你印象最深的某个奥运会开幕式细节入手进行评述展开论述,更可以把你自己想象成开幕式的总导演或群众演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但所写内容必须以“奥运会开幕式”为切入点。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惟草木之零落兮,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3.                   ,以手抚膺坐长叹。

4.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5.物华天宝,                        ,徐孺下陈蕃之榻。

6.               ,亦何恨乎秋声!

7.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李煜《相见欢》)

8.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蒋捷《虞美人》)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8分)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

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①。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②。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①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济楚:整齐鲜明。  

1.“永遇乐”这个词牌属于词中的(    )(1分)

A 单调、中调 B 双调、中调 C 单调、长调 D 双调、长调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这首词和《声声慢》一样,是李清照的晚年之作,抒写她流离临安的凄苦心境。

B “人在何处”,写词人面对落日的凄凉景色,感慨自己因国亡家破而漂泊的身世。

C “次第岂无风雨”,含蓄地表达经历不幸后,对世事难料、祸患不测的恐惧心理。

D “谢他酒朋诗侣”、“怕见夜间出去”,表明词人虽逢元宵佳节,却无心外出游赏。

3.这首词多处运用反衬手法,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0分)

范文程少好读书,颖敏沉毅,与其兄文寀并为沈阳县学生员。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抚顺,文寀、文程共谒太祖。太祖伟文程,与语,器之,顾谓诸贝勒曰:“此名臣后也,善遇之!”

太宗即位,召直左右。天聪三年,明围我师大安口,文程以火器进攻,围解。太宗自将略永平,留文程守遵化,敌掩至,文程率先力战,敌败走。五年,师围大凌河,降其城,而蒙古降卒有阴戕其将叛去者,上怒甚,文程从容进说,贷死者五百余人。时明别将壁西山之巅独负险坚守未下文程单骑抵其垒谕以利害乃请降。上悦,以降人尽赐文程。

崇德元年,以文程为内秘书院大学士。文程所典皆机密事,每入对,必漏下数十刻始出;或未及食息,复召入。上重文程,每议政,必曰:“范章京知否?”脱有未当,曰:“何不与范章京议之?”众曰:“范亦云尔。”上辄署可。文程尝以疾在告,庶务填委,命待范章京病已裁决。抚谕各国书敕,皆文程视草。初,上犹省览,后乃不复详审,曰:“汝当无谬也。”

世祖即位,命隶镶黄旗。睿亲王多尔衮帅师伐明,文程上书言:“中原百姓蹇离丧乱,备极荼毒,思择令主,以图乐业。曩者弃遵化,屠永平,两次深入而复返。彼必以我为无大志,惟金帛子女是图,因怀疑贰。今当申严纪律,秋毫勿犯,宣谕进取中原之意: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贤能,恤无告。大河以北,可传檄定也。”顺治二年,江南既定,文程上疏言:“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请再行乡、会试,广其登进。”从之。

十一年八月,上加恩辅政诸臣,特加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文程疏谢,因自陈衰病,乞休。九月,上降温谕,进太傅兼太子太师,致仕。上以文程祖宗朝旧臣,有大功于国家,礼遇甚厚:文程疾,尝亲调药饵以赐;遣画工就第图其像,藏之内府;赉御用服物,多不胜纪。圣祖即位,特命祭告太宗山陵,伏地哀恸不能起。

康熙五年八月庚戌,卒,年七十。谥文肃,御书祠额曰“元辅高风”。

(节选自《清史稿·范文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敌至,文程率先力战     掩:袭击   B.文程所皆机密事       典:掌管

C.录贤能,无告             恤:忧虑    D.遣画工第图其像       就:前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此名臣后              吾其还  

B.文程火器进攻          其无礼于晋

C.后不复详审            于是赵王斋戒五日

D.士心得,民心得矣      北虽貌敬,实愤怒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文程是清初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太傅兼太子太师,死后加谥文肃,康熙帝亲自为他书写书祠堂匾额,可见他极受清太祖、太宗等多朝帝王的器重。

B.清太宗对范文程用而不疑,尽显王者风范;范文程则极尽人臣之道,运筹帷幄,屡建奇功,是清太宗不可或缺的助手和参谋,两人有深厚的君臣之谊。

C.范文程是具有远见的政治家,世祖即位,他上言进取中原的策略;江南平定后,他又上疏开科考,广揽人才,提出治理天下在于取得民心的主张。

D.清世祖认为范文程是祖宗朝的旧臣,对国家有大功,所以不仅晋升其官职而且还亲自为其调制药丸,派遣画师为其画像,范文程深受感动,上疏感谢。

4.用“/”文中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时 明 别 将 壁 西 山 之 巅 独 负 险 坚 守 未 下 文 程 单 骑 抵 其 垒 谕 以 利 害 乃 请 降。

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彼必以我为无大志,惟金帛子女是图,因怀疑贰。(4分)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