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文阅读(9分)
中国书法,从诞生时就有着知识记录、信息传播、思想交流、情感表达、学术研究、诗文写作等方面的巨大功能。这些功能,对华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的意义,我们都不能低估,当然还有“文化传承”的价值。那林林总总的法帖,是有关中国政治、经济、宗教、学术、艺术的“文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散佚丢失,同时仍有大量保存。“文本” 的文化传承价值,不可估量。另外,中国书法的审美价值世所公认。古人重视汉字书写的“实用”,同时也重视汉字书写的“审美”。古往今来,人们对书法的美有着更多的赞誉,就是因为汉字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
如今,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之而来的,在国家管理、法律制定、经济运行、社会交往、知识与学术积累等实用性方面,汉字的毛笔书写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从印刷技术的发明与广泛使用到硬笔书写的出现,到手工的打字机的出现,再到电脑的发明与普及,毛笔书写汉字的实用功能逐渐被弱化。但汉字的毛笔书写今天仍然存在并在一些方面得到了发展,原因就在于书法还 有审美功能。在今天,人们生活中的审美需求在增长,中国书法理所当然地被作为审美对象来欣赏,由此书法也进入了“艺术创作”领域。汉字书写的审美价值的彰显和提升是古老的中国书法进入现当代社会之后的历史性转变。中国书法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下,由传统社会的以实用为主、审美为辅变成了以审美为主、实用为辅。这一历史性转变,以及中国书法在中国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价值、地位的重要变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
中国书法在当代社会的实用性弱化之后,仍然为大众关注。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种“显性”存在,作为现代中国文化整体中的一种“文化景观”和一种文化现象,它的“文化身份”是什么呢?它以什么样的“身份”与当代人发生联系呢?我们从具体的考察分析入手再到宏观的综合研究便会发现,中国书法是以不同的“身份”“介入”当代社会生活的。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成为书法家 “创作”的对象;二是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成为大众积极参与的对象;三是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和文化现象,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 (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书法”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书法从出现开始就具有非常强大的实用功能。
B、中国书法在华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文化传承”的作用。
C、中国书法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从古到今都得到了人们同等的重视。
D 、中国书法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是一种“显性”存在,是一种“文化景观”。
2.下列各项,属于中国书法在当代社会“仍然为大众关注”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3分)
|
A.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 |
|
B.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
|
C.中国书法的审美价值世所公认,而当今人们生活中的审美需求在增长 |
|
D.中国书法已成为书法家“创作”、大众积极参与和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 |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中国书法一直发挥着知识记录、信息传播、思想交流、诗文写作等方面的作用。 |
|
B.从印刷技术的广泛使用到电脑的发明与普及,毛笔书写汉字的实用功能完全丧失。 |
|
C.中国书法进入了“艺术创作”的领域之后,理所当然地作为审美对象被当代人所欣赏。 |
|
D.中国书法在中国当代社会的“文化身份”、功能、价值和意义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3. ,不仁;失其所与, ;以乱易整, 。 《烛之武退秦师》
4.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乃自刎而死。
1.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B.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乃不知有汉
![]()
C. 以故汉追及之
D. 项王瞋目而叱之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夜缒而出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被一老农夫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3分)
译文:
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3分)
译文: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2分)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越国以鄙远
2.“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下列各句也是宾语前置句,在句法特点上与它相同的一项是 ( )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古之人莫余欺也 ③大王来何操
④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顺序编写的,因此又称《左氏春秋》。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它成于唐,盛于宋。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 长沙》是中调。
D、徐志摩、戴望舒、艾青都是现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都是新月派诗人。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
B、他勇敢坦直地声言:“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
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C、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
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D、如何理解《风雨》中“风雨”的含义?诗中哪几个比喻用得好?好在
哪里?
